[唐]寒山
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
用之若失所,一缺復一虧。
圓鑿而方枘,悲哉空爾為。
驊騮將捕鼠,不及跛貓兒!
韓愈說:“物不得其平則鳴。”寒山這首詩,從表面上看,似乎很平淡,不過講世上事物各有所宜,合其宜則有所用,不合其宜則失其所用的道理。但仔細品味,骨子里卻蘊含著一股激憤之情,慨嘆世上以驊騮去捕鼠的不合理現象簡直太多了!
此詩在寫法上頗有特色,前兩聯概括說理,后兩聯以喻明理。始終圍繞“夫物有所用”這個中心,顯得很緊湊。
首聯從正面說理,意謂造化生物,必各有所用,大材有大材之用,小材有小材之用,務使物盡其材,各得其宜而已。
次聯從反面說理,意謂如若大材小用,“以楹代杙”,物不得盡其材,或小材大用,“以杙代楹”,物之材力不相稱,統稱“用之若失所”,均會造成“一缺復一虧”的惡果。
三聯以人們所熟知的“圓鑿方枘”的成語為喻,說明要用圓鑿子鑿出能裝方柄的孔,是十分令人可笑的行為。其結果必然是“悲哉空爾為”,只是徒勞罷了。如果物之所用不得其宜,跟“圓鑿而方枘”的結果是不會有什么兩樣的。
尾聯進一步以驊騮捕鼠、不及跛貓的生動比喻說明物之所用不得其宜所造成的惡果。此聯是最精彩的點睛之筆。一方面由于所用比喻極為通俗生動、新鮮貼切,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另一方面,寒山比喻,透露了他憤慨諷世的深心。寒山不用跛貓捕象為喻來揭露世上小材大用、極不稱職的現象,可見他矛頭所指的重點不在此而在彼。寒山所憤慨的是以驊騮去捕鼠的大材小用、浪費人才的行為,這才是封建社會中的普遍現象,這才是封建社會中無數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根源所在。
寒山此詩,語言通俗淺顯,比喻新穎貼切,說理透辟而針對性強,在唐代,不失是一首頗有特色的白話詩。
上一篇:《夫別妻·[清]金埴》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失題(其一)·[唐]唐備》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