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
杜甫的《可嘆》,蓋詩人因事感觸,剎那間閱遍胸中積淀的古今情事?!肮磐駚怼币痪渲塾跉v史,“人生”一句則著眼于人生,兩句包舉無遺,可見白衣蒼狗之喻,是杜甫對歷史和現實反省之后悟出的人生哲理。
俗話說:“二八月,看巧云?!币庵^農歷的二月和八月,云彩的變化特別豐富多姿。而秋天看云,更讓人嘆為觀止。聚散生滅,變幻無常,均在倏忽之間。一低頭,一轉眼,就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形象。對于閑暇無事的人來說,觀云就是一種消遣,而絕不會想到或悟出某種人生的哲理??墒窃诖笤娙硕鸥磥?,他不僅能用手中的詩筆把云彩的變化描述下來,喚起人們熟悉的生活感受,而且能夠把天上與人間、物理與人情綰合為一,說明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其取譬之妙,正如王夫之所謂天然湊泊,妙合無垠。宋人極力追求理趣,刻意寄托,卻極少達到這種自然渾成的境界。《杜詩鏡銓》注引《晉書·天文志》:“鄭云如絳衣?!庇衷唬骸跋樵迫绻罚嗌L尾?!彼坪跻宕俗C明杜詩無一字無來歷。其實與其說是來源于古籍成說,毋寧說是來源于生活的感受。
這兩句詩看似直賦所見,而所感即寓于其中?!八鬼殹倍?,大堪玩味。“斯須”或作“須臾”,都是瞬間意。詩人之感嘆,有兩層意思。一層是,浮云本如白衣,居然會變成蒼狗;第二層是,白衣變蒼狗,竟在“斯須”之間。驚愕之余,他忽然想到,人生中的許多事情,和眼前白云的變化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是一種頓悟的境界。而頓悟之功來于“漸修”。而且這種見識,是他“讀書破萬卷”所學不到的。只有當他在紅塵十丈中奔波多年,親眼看到官場社會種種人際關系,讀過人生這一部大書之后,才能參悟這樣一個道理??梢韵胍?,當他第一次見到翻云覆雨、朝秦暮楚、當面輸心背面笑的無行小人,與莫名其妙的是非毀譽時,他是何等地驚愕!但他也許會在“竟然如此”的慨嘆之后,用“偶然如此”的想法加以排解,頑固地堅持他對社會和人生的一廂情愿的美好的幻想,而不忍以最壞的動機去推測他人。但是如此之類的事見得多了,片斷的印象不斷積淀下來,堆積在心靈倉庫的灰黯的角落里。終于有一天,小感慨凝成了大判斷,白云的變化又觸動了他創作的契機,于是他以“可嘆”為題,寫下了這樣一首詩,寫下了具有廣闊深刻的生活內涵的哲理詩句。
浮云或人事的變幻無常,應該說在杜甫之前,早就有人感受到了,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把這天壤相懸而又極其相似的兩種事物聯系到一起。這個現成的比喻一直擺在那里,等著老杜。我們不能不佩服詩人敏銳的感受力。由于這一比喻貼切自然,妙合無痕,故自杜詩之后,白衣蒼狗即成為人們熟知習用的成語。如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榮枯本是無常數,何必當風使盡帆?東海揚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姚鼐《惜抱軒詩集》卷十《慧居寺》詩:“白云蒼狗塵寰感,也到空林釋子家?!贝嗽姂{借其深刻的哲理內涵,獲得了經久不磨的藝術生命力。
上一篇:《古意·[宋]梅堯臣》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臺城·[唐]韋莊》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