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迂翁高臥九龍云①,清閟風流海外聞②。
雪后江山青似染,拈來卻勝李將軍③。
【注釋】
①迂翁:指元代著名畫家倪瓚。高臥龍云:贊美別人才華出眾之辭。②清閟(bi):倪瓚建有“清閟閣”,多藏舊籍、書畫,后人因代稱倪瓚。③拈(nian):用手指取東西。李將軍:指唐代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二人善畫山水樹石,筆致遒勁、金碧輝映,人稱“大、小李將軍”。
【評說】
本詩選自董其昌《容臺詩集》卷四,亦見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一二。
董其昌(1555—1637),明代著名書畫家,鑒賞家,書畫理論家。字玄宰,號思白、思翁、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萬歷十六年(1588)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文敏。天才俊逸,善談名理,少好書畫。行楷之妙,跨絕一代,與當時的邢侗、米萬鐘、張瑞圖并稱“明末四大書家”。擅畫山水,少學黃公望,后宗法董源、巨然,復集宋元諸家之長,行以己意,氣韻秀潤,瀟灑生動。對明末清初書畫的影響至巨。他常以禪論畫,將畫分“南北宗”,推崇“南宗”為文人畫之正脈,標榜“士氣”,自稱作畫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后人多奉為圭皋。傳世畫作頗多,有《云山小隱圖》、《煙江疊嶂圖》、《升山圖》、《奇峰白云圖》、《嵐容川色圖》、《秋興八景圖》等。亦善詩文,著有《容臺集》、《容臺別集》、《畫禪室隨筆》、《畫旨》、《畫眼》等。
對于倪瓚的畫作,董其昌推崇備至,贊之曰:“云林作畫,簡淡中自有一種風致,非若畫史縱橫習氣也。”(《題仿倪云林》)在這幅仿倪之作中,畫家更是借贊倪發揮其“南北分宗”的畫學理論。
董氏“南北分宗”主要有這么幾層含義:“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宋之趙伯駒、伯驌,以至馬、夏輩。南宗則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關、郭忠刷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若馬、夏及李唐、劉松年,又是李大將軍之派,非吾曹易學也。”(《畫禪室隨筆·畫源》)在他看來,北宗山水粗硬無士人氣,不及南宗虛和蕭散,裁構淳秀,出韻幽淡,因而就認定南宗“皆其正傳”,并對北宗加以否定。這首題畫詩便以南宗的代表畫家倪云林與李氏父子相比較,其傾向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倪云林是畫壇名家巨手,他那簡淡疏逸的韻致風流早就蜚聲四海。且看畫中“雪后江山青似染”,筆溫墨潤,顯得儀體幽閑,姿容淡雅,仿佛鴻蒙之氣,注于筆端。畫幅的這一藝術風貌皆獲益于云林居士,僅僅如此,就足以勝過北宗之祖李將軍,體現出畫家強烈的自信。
董其昌這種藝術理論和意趣,幾乎支配、影響了晚明至清末繪畫史,使得“虛和蕭散”、“裁構淳秀”、“出韻幽淡”成為文人山水畫的主流。
上一篇:《題仿倪瓚山水》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仿梅道人風雨竹二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