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草書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宋]陸游
傾家釀酒三千石,閑愁萬斛酒不敵。今朝醉眼爛巖電,提筆四顧天地窄。忽然揮掃不自知,風云入懷天借力。神龍戰野昏霧腥,奇鬼摧山太陰黑。此時驅盡胸中愁,槌床大叫狂墮幘。吳牋蜀素不快人,付與高堂三丈壁。
本詩屬即事名篇的新樂府。
陸游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歌以慷慨激昂、直抒胸臆來表達殺敵報國的壯志豪情而著稱。然而這首詩卻以醉后狂草來抒寫憂國憂民的愁思,風格含蓄而狂放,在抒情詩中是頗具特色的。
此詩寫于1182年,時詩人正謫居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本詩開頭就氣勢不凡,作者以高度夸張的口氣說,把全部家產拿出來釀造美酒三千石,飲上萬斛酒,也難以消除心頭郁積的憂愁。由此可見愁多。詩人的愁,當然是指國家多難,人民涂炭。而這在當時明哲保身的人看來,實在是多管閑事,庸人自擾,故陸游干脆稱之為“閑愁”,以表示自己偏要如此,態度堅決。實際上“閑愁”不閑。詩人自幼立志恢復中原,救國救民,曾多次上書提出作戰建議,而且在南鄭時曾身著戎裝,親臨前線。但是他卻不被皇帝理解,又加上投降派多次以種種借口對他進行誣蔑陷害,以致使他屢遭貶謫。朝政的腐敗,收復失地的無望,無故遭貶的不平,這一切霎時間統統涌上心頭,這么多的“愁”豈是幾杯美酒能夠“敵”得了的!怎么驅遣愁悶呢?詩人根據自己的愛好與特長,采取了一種獨特的方式——醉后狂草。應當補充一句,詩人的書法是相當有名的,特別是草書更為精妙。你看,酒醉之后,兩眼炯炯放光,如巖下的閃電,他提筆在手,準備奮臂疾書了。這時當年殺敵報國的豪情又沸騰在胸中,與壯志難酬的苦悶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復雜的感情。他感到手中的筆就象當年親臨前線戰斗時的長矛,于是不禁向四周環顧了一下,準備伺機一展身手。但是他突然感到茫茫的天地一下子變得狹窄了,竟沒有找到自己這個愛國者的一席用武之地! “提筆四顧天地窄”一句感慨殊深。以上是寫酒不敵愁,這是作草書的感情醞釀階段。
“忽然揮掃不自知,風云入懷天借力。” “揮掃”指揮筆疾書,“不自知”是指愁、悶、怨、恨齊集心頭時感情處于難以控制的一種下意識的精神狀態。忽然間,他感到胸中又充滿了風云,象是借得了上天的威力。我們可以意識到,作草書本身已不是詩人此時的目的,而只是他抒發和渲泄感情的一種方式,因此詩人接下去并沒有言及草書的內容,而是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極力對草書的筆力、形態和神韻作刻意的描寫。 “神龍戰野昏霧腥,奇鬼摧山太陰黑。” “太陰”指月亮。這兩句形容草書筆力遒勁,飛舞馳驟,象神龍戰于野外,一片昏霧中還散發出血腥的氣味,又象奇鬼摧搖著大山,連月亮也黯然無光。這兩句的比喻新穎奇特,以“神龍戰野”比喻草書縱橫飛橫,尤為形象入神, “昏霧腥”則用的是通感的修辭手法,以嗅覺寫視覺,增強了真實感,與下面一句共同形成一種氣氛,使草書的狂放神韻充分顯示了出來。——以上描寫作草書時的精神狀態和所作草書的氣勢與神韻。到這里,詩人只是把用以抒情的憑借——草書寫了出來,但感情還沒有充分表達出來,所以還不能收筆。
“此時驅盡胸中愁,槌床大叫狂幘。” “幘”即頭巾。前一句說作草書時暫時忘卻了一切愁悶,與前邊“閑愁萬斛酒不敵”句遙相呼應,說明作草書遠遠勝過以酒澆愁;后一句生動而逼真地描畫出了詩人此時豪邁狂放的情態,這是長久壓抑的感情與深深的苦悶暫時得以舒展與渲泄時的一種忘形的表現。“吳牋蜀素不快人,付與高堂三丈壁。”是說吳地所產的名紙與蜀地所產的素帛,書寫起來還不足以快人心意,只有在那高堂的三丈墻壁之上盡情“揮掃”,才能使人心情暢快。這兩句寫得極妙,把詩人暫時發泄出來的豪邁狂放的感情又向上推了一層,使之達到最高潮。至此,詩人憑借草書驅愁抒情真可謂淋漓酣暢了,而全詩也戛然而止,令人有余味無窮之感,真是恰到好處。
本詩自始至終并未提及殺敵報國和對朝政不滿,也沒有憂國憂民的字眼,然而字里行間把上述感情表達得強烈感人。不過本詩的特點并不僅僅是含蓄,而是在含蓄中見狂放。“槌床大叫狂墮幘”中的“狂”字是點睛之筆。一個“狂”字貫穿全詩: “傾家釀酒”,痛飲萬斛—是狂;忘我“揮掃”,借天之力—是狂; “槌床大叫”, “付與高堂”——更是狂。唯其狂,才能把久壓心底的感情無所顧忌地抒發出來;唯其狂,才顯示出了放翁的風格本色。總之,本詩是集愛國者、豪放詩人、書法家于一身的陸游的時代苦悶的獨具特色的藝術表現,非放翁莫能為也。
上一篇:李賀《艾如張》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桐鄉《荔枝香》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