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時歌·冬歌·其一》原文與賞析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復何似?
這首詩是寫女子向情人設誓,并要求情人也來向她盟誓。
詩的第一、二句是寫景,是用女子的口吻點明自然環境。淵冰,深水潭里結的冰。詩中的女主人公對她的情人說,深水潭里結了厚厚的冰。“三尺”是泛指結冰之厚,但正如俗語所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潭水結了三尺厚的冰,說明氣候非常寒冷,而且是很長時間就這樣寒冷了。第二句是說,廣袤的大地上都被白雪覆蓋著。千里也是泛指,極言面積之廣。這兩句極寫冬天里天寒地凍、白雪無垠的嚴寒景象,而詩人寫這種酷寒的自然環境是用以隱喻殘酷的社會環境——封建禮教、封建道德對青年男女自由愛情的摧殘。這種以自然環境來暗喻社會環境的寫法,在古代詩歌中是屢見不鮮的,如 “建安七杰”曹植的 《野田黃雀行》開頭兩句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就是以悲風勁吹,海水揚波的險惡自然環境來暗喻曹丕稱帝后大殺異己的極端恐怖的社會環境。
三、四兩句,寫女子設誓說,在 “淵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的嚴寒氣候里,我愛你的心就像松柏般不變色,不凋零;而你的心又像什么呢?松樹,柏樹在寒冷的冬季,仍然是傲然挺立,郁郁蔥蔥。誠如孔夫子所說: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論語 ·子罕》)。古詩中有句: “豈不罹 (遭) 凝(嚴)寒,松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女子說自己對待情人會像松柏一樣,無論遭受到什么挫折或外來的壓力和打擊,永不變心。而盟誓是男女雙方的事,我對待你是千秋同此心,那么你對我的感情又是怎么樣呢?也會像松柏嗎?還是像其他什么呢?這個女子之所以在自己向情人表明心跡后,要求對方也來向自己盟誓,這是有她的苦衷的。在封建社會里,在男尊女卑觀念的影響下,以及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制度的束縛,曾出現過無數的癡情女子遭到情人或丈夫遺棄的悲劇。早在周代民歌中,就有許多棄婦詩,《衛風·氓》的作者就女主人公被丈夫遺棄的悲慘事實,語重心長地向婦女發出警告說: “士之耽兮,猶可說(擺脫)兮;女之耽兮,不可說也。”丈夫拋棄妻子,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他們與一個女子相好,甚至結成夫妻,但后來又變心了,或另覓新歡,于是便對原來的情人或妻子“至于暴矣”,直至把她拋棄。這種情況在南朝民歌中多有反映,如: “初時非不密,其后日不如。”( 《子夜歌》下同) “歡 (女子對情人的稱呼)行白日心,朝東暮還西。”“感歡初殷勤,嘆子(指情人)后遼落。”“常慮有貳意,歡今果不齊。”“郎為旁人取,負儂(我)非一事。”這么多的民歌,反映女子被情人或丈夫遺棄的事,可見南朝時代,“癡情女子負心漢”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丈夫拋棄妻子或男子遺棄戀人還有客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來自封建婚姻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在周朝已有“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詩經·齊風 ·南山》)”,以及 “取妻如何? 匪 (非) 媒不得” ( 《詩經·豳風 ·伐柯》)的規定,男女兩人相處得再好,但未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不能結為終身伴侶的。這種罪惡的封建婚姻制度不知拆散了多少對戀人。當然了,如果男女雙方的心都如松柏”,那也會沖破封建勢力的枷鎖而自由結合的,但許多人還是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民歌中的女主人公才要求情人也盟個誓,也像她一樣 “歲寒無異心”。
這首民歌成功地運用了賦比興手法,前兩句是賦而興,第三句則運用比喻手法剖明心跡,第四句則是疑問句。同時“冰厚三尺”,“雪覆千里”又有夸張意味。全詩雖寫得明白如話,但卻表現出民歌作者高超的藝術才能。
上一篇:《唐代民歌·胡渭州·其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秦漢民歌·長歌行二首·其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