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呂·四塊玉]潯陽江(馬致遠)》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送客時,秋江冷。商女琵琶斷腸聲,可知道司馬和愁聽?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元無名氏輯《梨園樂府》、明無名氏輯《樂府群珠》收錄。此曲為馬致遠[四塊玉]懷古詠史小令十首的第三首,通過歌詠白居易于潯陽江頭送客聽琴的史事,表現了一種流離飄零的悲感。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貶作江州司馬,次年秋于潯陽送客,中夜聞琵琶,問其人,乃昔日長安娼女而嫁為商人婦者,因動遷謫之情,感而作《琵琶行》長詩以敘其事。詩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人生感慨,曾深深地打動過一代又一代有共同遭遇的讀者。馬致遠仕途淪落,經歷了“二十年漂泊生涯”([大石調·青杏子]《悟迷》),故能與白詩發生真切的共鳴。小令前二句寫送客時的凄冷氛圍,由白詩開頭“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兩句化出;次二句為聽琴本事,商女斷腸之彈與司馬帶愁之聽,二者緊相照應,展現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凄涼景況。其中“可知道”三字大可玩味,表面似說白司馬愁情無人可知,實乃自嘆寂寞孤獨,無以排遣宦游羈旅的愁苦。最后三句,由白詩中“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句化來。酒醒愁醒,眼前是夜月朗照、秋江寂寂的一片空白,這正暗暗襯托出宦游飄泊的空虛無聊。此曲把作者的切身經歷和感受融注于對歷史往事的歌詠中,顯得蘊藉而有情致。
上一篇:《[南呂·四塊玉]恬退(四首) (馬致遠)》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南呂·四塊玉]紫芝路(馬致遠)》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