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楚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漢]劉邦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以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繒繳,尚安所施。
本詩屬于樂府的《雜歌謠辭》。據《漢書·外戚傳》云,漢高祖劉邦因為嫌呂后的兒子孝惠太子為人過于仁厚軟弱,性格不象他自己,因此常想廢掉他而立其愛妾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他認為如意的性格很與自己相似。戚姬常常跟從高祖左右,也想讓高祖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因此日夜啼泣求告。但因呂后為人剛毅,采用了張良的計策,以四皓輔佐太子,使得高祖的想法未能實現。因此高祖作此歌勸慰戚姬,以說明無力更換太子的道理。
此歌把孝惠太子比作羽翼豐滿的大雁,展翅高飛在廣闊的天空,它搧動一下翅膀,就能飛出千里之外,一直橫度四海。面對這樣一只高高飛翔于天外的大雁,高祖深感對它無計可施,因此不由發出無可奈何的概嘆。他告訴戚姬,雖然自己是大權在握的皇帝,但由于太子大勢已成,又有四皓輔佐,再想換掉他,已是無從下手了。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他對于既成事實無力更改卻又很不甘心就此作罷的心情。面對引泣不止的愛姬,運用比喻的方式,由淺入深地表白了自己的心跡。
此歌采用暗喻的寫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十分逼真的畫面,使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無能為力的獵人,手中拿著弋鳥的工具,眼巴巴地望著空中展翅飛翔的大雁,那大雁縱翹高飛,直度四海,而那獵人卻站在那里束手無策,他在這一望無邊的廣闊天空之間顯得是那么渺小,那么無能為力。這樣就使人很容易理解他為什么無力更易太子了,因此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他的思想就顯得很有說服力。
上一篇:徐駿《棹歌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沈謙《樵歌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