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言情贈友詩歌
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墻東不為身①。
明月好同三徑夜②,綠楊宜作兩家春③。
每因暫出猶思伴,豈得安居不擇鄰。
可獨終身數(shù)相見,子孫長作隔墻人。
卜鄰,即選擇好鄰居。古人對此是很重視的。所謂“非宅是 卜,惟鄰是卜” ( 《左傳·昭公三年》 ) 、“買鄰之直,貴于買宅” ( 《太平御覽·州郡郭》) 、“千金買鄰,八百置舍” (高明 《琵琶記》 ) 等等,都能證明這一點。“孟母三遷”,不正是為了替兒子選擇一個好鄰居,使兒子有一個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嗎?擇鄰到底有哪些好處呢?讀一下白居易的這首七律,就會受到很大的啟發(fā)。詩題中的元八,名宗簡,字居敬,排行為八,曾任京兆少尹等職。白居易寫給元八或涉及到元八的詩有二十多首,從中可以看出,他們二人是相交二十多年的詩朋文友。元八本來住在藍田一帶,后在長安升平坊西邊置了一座新宅。白居易到長安任職時,想與老友結(jié)鄰而居,就先寫此詩,征求元八意見。詩中不僅婉轉(zhuǎn)表達了他與元八結(jié)鄰而居的可行性、重要性及諸般好處,也流露出白居易對友人的渴慕向往,實在是一曲求友之歌。
“平生心跡最相親,欲隱墻東不為身”。落筆先從二人情誼深厚、志同道合寫起: 我們二人向來就是心心相印、形跡相親的好友,都想過恬淡舒適、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不愿為一己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而與俗同流合污。這二句雖然未說結(jié)鄰愿望,但這正是結(jié)鄰的基本條件。作者的實際意思是很明白的:既然我們二人肝膽相照、志趣相投,若能結(jié)鄰而居,一定也會同聲相應(yīng)、休戚與共,又何樂而不為呢?
那么結(jié)鄰之后,到底會為我們兩人以至我們兩家?guī)砟男┭湃ず涂鞓纺?“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頷聯(lián)具體描繪了結(jié)鄰后的富有詩情畫意的美好生活: 每到夜晚,明月高照,清暉遍灑,你我二人,信步松間菊下,游玩觀賞,飲酒賦詩,豈不快哉?如逢春日,清風(fēng)徐來,楊柳飄拂,兩家老小,結(jié)伴而行,漫游池邊樹旁,言笑晏晏,其喜融融,不亦樂乎?詩人妙用典故,浮想聯(lián)翩,把兩家結(jié)鄰后的前景設(shè)想得多么生動具體,細致入微,令人讀后心馳神往,不能自已。
頸聯(lián)二句,詩人筆鋒一轉(zhuǎn),通過議論來強調(diào)擇鄰的重要性: 一般的人因暫時外出,還常常要選擇一個好的伙伴共同行走; 那么長期居住之時,又怎能不選擇一個好鄰居呢? 這樣寫來,寓褒揚 (元八是最理想的好鄰居) 于議論之中,不僅傾吐了作者對元八的企仰渴慕,也會使元八讀后產(chǎn)生同感,愉快接受作者的請求。“每、暫、猶、豈、不”等虛詞的運用、照應(yīng),也極其有力地強調(diào)了擇鄰而居的重要性。
末二句,詩人又放眼未來,情詞懇切地告訴友人: 結(jié)鄰而居,這可不僅是關(guān)系到你我二人能時常相見的事啊,它對我們的子孫后代也有許多好處呢! 試想: 以你我之誼,子孫后人定能長久地和睦相處,互為幫助,這真是百年大計啊! 這種層層逼進的說理、抒情,確能打動人心,具有強大的說服力量。
讀罷全詩,讓人佩服的不只是詩人那循循善誘的說理本領(lǐng),豐富奇妙的想象能力和運用典故,如鹽著水,不使人覺的高才絕詣,他那認真擇鄰的嚴肅態(tài)度和熱切求友的純真感情也使人獲益非淺,感受良深。白居易有詩如此,元八自是求之不得。然而不久,元八謝世,“水竹鄰居竟不成” (白居易 《予與故刑部李侍郎早結(jié)道友……》) ,使白居易大為傷情,真是人間憾事!
注釋
①隱墻東: 漢王君公“儈牛自隱,時人謂之論曰:‘避世墻東王君公。’ ”事見《后漢書·逸民列傳》。②三徑: 《三輔決錄》卷一: 蔣詡 (西漢人)歸鄉(xiāng)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唯求仲、羊仲從之游。后指歸隱后的田園。③綠楊句:《南史·陸慧曉傳》: “慧曉與張融并宅,其間有池,池上有三株楊柳。”
上一篇:《橫塘春泛》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正月崇讓宅》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