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塘春泛》言情贈友詩歌
吳姬小館碧紗窗①,十里飛花點玉缸。
蠟屐去尋芳草路②, 青絲留醉木蘭艭③。
山連暮靄迷前浦,云擁春流入遠江。
棹里 《長干》 聽一曲④,煙波起處白鷗雙。
這首詩通過寫酒酣乘興出游所見所聞,傳寫了作者橫塘春泛之時惹起的一絲隱隱春情。
首聯交代時令和飲酒之處。在“十里飛花”的仲春,詩人被明媚的春光所感召,乘興來到酒肆沽酒而飲。酒館雖不大,紗窗碧透,卻很雅致,又是妙齡美女所開,更增詩人雅興。李白 《少年行》詩云“落花踏盡何游處? 笑入吳姬酒肆中”,講的是與此詩相近似的情形。不過王世懋將出游的順序與李白倒了個兒: 李白是“春花踏盡”后入吳姬酒肆,此詩作者則是出游前先飲酒佐興。或許,詩人此時只是興在飲酒,并未想到春泛橫塘,但見“十里飛花”飄飄冉冉,在酒館內外翻飛,才撩惹起詩人橫塘春泛的雅興,也未可知。于是酒酣耳熱之際,詩人游興更濃,走出酒店,踏上春游之路。
頸聯寫穿越芳草路、留醉木蘭舟的經過。“蠟屐”是文士出游喜穿之鞋。唐代詩人元稹《奉和嚴司空》詩中有“謝公秋思渺天涯,蠟屐登高為菊花”句,此處詩人也穿著這種“旅游鞋”來踏青。“尋芳草”字面意思是指沿著青青河畔草路前行,潛隱的意思則是詩人春心萌動,欲去尋覓情感的依托。這里正通過“芳草路”的巧妙遣詞剖露了作者此次出游的幽隱的心緒。“青絲”,這里是指柳絲。北周庾信《奉和趙王途中五韻》有“村桃拂紅粉,岸柳被青絲”的詩句。李白 《寄友人》詩有“今朝白門柳,夾道垂青絲”句,皆為“青絲”代指柳絲之證。 “木蘭艭”是船的美稱, 并未見得詩人所乘為木蘭樹制作之船。柳宗元 《酬曹侍御詩》 有“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句,王世懋當是化用了柳詩的意境。詩人上得船來,更覺春光娛人,令人陶醉。不只是那“吳姬小館”的酒,單是這大好的春光,已是“春不醉人人自醉”了,遂有“留醉木蘭舟”之舉。詩人在這里隱蔽了創作主體,而用“青絲留醉”委婉出之,似乎是婀娜的柳絲及與其輝映的大好春光使詩人醉倒,且留住了詩人的渡船。或許,不只是詩人,還有那多情的木蘭舟也被旖旎風光陶醉了,而拜倒在岸柳的青絲下不肯載詩人前行。這意境,真是太美了。
五、六句寫橫塘春泛黃昏所見。“山連暮靄”交代了時間的推移,不覺已暮靄沉沉,可見詩人流連橫塘時間之長。遠山被擁裹在暮靄之中,眼前的橫塘春水已是迷朦不可遠尋,放眼望去,遠天的白云與春水交匯,水天融為一體流入遠江。一種雄渾蒼茫之感逐著迷蒙的云水油然而生。這一份大自然的迷茫喚起的是詩人的“同構反應”,于是那一絲久被壓抑于心的隱隱的春情也隨著對大自然的描摹流布于蒼山云水間。
尾聯含蓄地剖明心跡。正當詩人感悟蒼山云水之時,不知何處傳來柔情似水的 《長干》 歌樂。《長干》 為樂府曲名,以此題寫出的樂曲,均與男女情愛有關。李白、崔顥、崔國輔都曾以此題寫詩,描繪的都是長江中下游一帶青年男女的生活場景。詩人聆聽著這纏綿的樂曲,禁不住春心蕩漾。抬眼遠望,映入眼簾的是一對白鷗雙飛而去,融逝于煙波浩渺之中,于是凄愴、感傷、迷茫和希冀、翹盼雜糅著撞擊詩人的心房。至此,詩人那一顆遲遲不愿剖露的蕩漾的春心便完全展示在讀者面前,那一份對人間真純之愛的企慕和向往,也隨著裊裊的歌樂和款款而飛的雙鷗融入浩渺的煙波……
這首詩寫情而不直言情,將自己幽隱的春情流布于橫塘春泛的所見所聞中,可謂蘊藉含蓄,不露圭角,“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一篇寫情的成功之作。
注釋
①吳姬: 吳地美女。 ②屐: 鞋的泛稱。蠟屐: 以蠟涂屐。 ③木蘭艭: 木蘭舟,用木蘭樹木材造的船。這里用作船的美稱。④長干: 樂曲名。
上一篇:《桑中(鄘風)》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