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中(鄘風)》言情贈友詩歌
爰采唐矣①? 沫之鄉矣②。
云誰之思③? 美孟姜矣④。
期我乎桑中⑤, 要我乎上宮⑥。
送我乎淇之上矣⑦。
爰采麥矣? 沫之北矣。
云誰之思? 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 要我乎上宮,
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⑧? 沬之東矣。
云誰之思? 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
送我乎淇之上矣。
這是《詩經》 中著名的愛情詩。一個熱情、爽朗的青年男子,放開輕快活潑的歌喉,歌唱著與愛人約會的歡樂和愛戀。他每天都在勞動著,采菟絲呀,采麥子呀,采蕪菁呀,這永不休止的勞動,因為得到了一個大姑娘的愛和應允,變得具有不同尋常的歡樂、甜蜜的意義,染上了一層愛的光澤和艷麗的色彩。勞動和愛情的連結,是健康、純潔、高尚的,在勞動中出現對相愛的姑娘的思念,也會激發一股生生不息的偉大力量,使那沉重的勞動變得輕快,平凡的生活變得呈放異彩。他思念著愛他、應允他的大姑娘,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力量、用不盡的勁頭。約會桑樹林中,相邀幽會于上宮,長長相送到淇水邊,難分難舍的拳拳情意,一次次歡愛的會面,給小伙子平添幾多歡樂,平添幾許克服困難、超越苦楚的力量。《桑中》 展示的是充滿著希望、追求、憧憬、熱愛、勞動、幸福的美,是田野勞動和情愛的融合、和諧。
在《詩經》的時代,無疑愛情還具有一定程度的神秘性。在愛情的整體復雜結構里,人們只是依據自身的參與程度體驗其中的某些素質和特性。這個青年小伙子歌唱的,其坐標所指屬于熱情奔放、一往情深、產生歡樂、促人向上,使人精神豐富和具有創造力的方向,是正值而非負值,是可貴的值得珍惜的感情體驗。他用樂觀、開朗、坦率的詠唱,與大家分享愛情的蜜汁。
人類中產生的純真、歡樂、美好的愛情,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的風風雨雨里,卻被扭曲和排斥為 “亂世之音”、“亡國之音”,被禁欲的封建理性所摒棄,或者就給愛情詩覆蓋上一層灰塵和迷霧。《禮記·樂記》 云: “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 《毛詩序》 云: “桑中,刺奔也。衛之公室淫亂,男女相奔,至于世族世位,相竊妻妾,期于幽遠。政散民流,而不可止。”宋代朱熹在 《詩集傳》 的 “序”中曾提出了風詩 “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的卓特不凡的總體見解,但是在詮譯 《桑中》詩時,卻又掉進了傳統的巢窠,援引 《禮記·樂記》 上述議論后說: “按桑間即此篇,故小序亦用 《樂記》 之語。”不惟對 《桑中》 缺乏創見新識,且還指明《桑中》 是 “桑間”之音,給它載上 “亡國之音”的帽子,令人尤感遺憾。此論一出,其影響之大,于此實難縷述。在我們看來,這許多的指斥,適足以印證 《桑中》 一類詩篇表達愛情的大膽、率真、熱烈,無所遮掩,觸動了封建思想衛道者的神經,忤逆了他們的視覺、聽覺和味覺。《桑中》 的長處,正在于沒遮攔式的愛情詠唱和傾吐,愛情歡樂心態的自然流露。試問 《桑中》何淫之有? 像《桑中》詩這般表現人類純真熱烈的愛情,與勞動連結著的愛情,對于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人類繁衍、發展的生產,難道不是做出了獨特貢獻了嗎? 《桑中》 用口語句式,把詩情從胸中自然流出,不事雕琢,有如清水出芙蓉,新鮮欲滴,活脫而本色,頗具純樸美,可謂愛情詩的上乘佳作。
注釋
①爰 (yuan) : 于何,在何處。唐: 又名蒙菜、女蘿、菟絲子,蔓生草本植物。②沫 (mei) :春秋時衛國的邑名。在今河南省北部。③云: 句首語助詞,無義。④孟: 長,排行第一。姜: 姓。下二章同類句子 中 “弋 (yi)”、“庸”,也是姓。⑤期: 約會。乎: 于。桑中: 桑樹林中。一說地名。⑥要: 同邀,約請。上宮: 地名。一說宮室名。⑦淇: 淇水,衛國的河流,在今河南省北部。⑧葑(feng) : 蕪菁,大頭菜。
上一篇:《柳梢青》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橫塘春泛》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