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
絕壁谷千仞,攀援興益濃。
徑迷通一木,風怯抱孤峰。
松冷日無色,云開月忽重。
空花散流影,奇絕信仙蹤。
石濤,見張鶴野《題苦瓜和尚山水冊》賞析。他精釋、道、儒三教哲理,又深究畫理,融匯自己創作經驗,著《苦瓜和尚畫語錄》。這是一部繪畫理論巨著,在清初崇古、仿古的風氣中,提出“搜盡奇峰打草稿”、 “我自用我法”、 “筆墨當隨時代”等革新主張,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石濤才華橫溢,山水、花卉、人物無所不精,尤擅山水。屢登廬山、黃山諸名山,流寓宣城十年。風格既沉郁豪放,又靜穆俊秀,多寫自己對大自然觀察體驗之所得。書法工分隸,并擅詩文,幾乎每畫必題,時寓家國之痛。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高僧”。傳世畫作有《黃山八勝圖》冊、 《詩畫冊》、 《黃硯旅詩意圖》冊、 《蕉菊圖》、 《梅竹雙清圖》、 《細雨虬松圖》、 《山水清音圖》、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 《山水花果冊》等。
《蓮花峰圖》是《黃山八勝圖》冊中的第五幅,畫的是過了光明頂,從前海所看到的蓮花峰。全圖云霧朦朧,遠山隱約,蓮花峰突兀高聳,氣概非凡。石濤畫黃山,不為實景所拘,采用“遺貌得神”的辦法。他自己就說過: “余得黃山之性,不必指定其名……與昔時所游神會之也。”(《石濤畫集》)所畫蓮花峰,既像又不像,正是他“我自用我法”的結果。
《蓮花峰圖》上共有兩首題畫詩,一首五律題于左上,另一首五絕題于右下。這兒選的是五律。這首詩描述并補充了畫境。
首聯寫蓮花峰絕壁千丈,深谷千仞,奇極險極,反倒使攀登的人興致更濃。圖中畫有二人在山腰拄杖奮力攀登,這一聯詩句正是補充了圖畫無法表達的攀登者的心情。
頷聯是“迷徑通一木,怯風抱孤峰”的倒置,是為了調整平仄而倒置的。其意是說,迷了路以后找到一根獨木橋才通到對面山頭去,害怕被大風刮倒便抱住孤峰上的巖石緩慢前進。這一聯不僅寫出了蓮花峰的高危險峻,還隱含攀登者的動態在內,顯得極為靈動精練。
頸聯寫山上日月松云所構成的奇景。石濤在這首五律后又寫了幾句跋語: “登蓮花峰絕壁,有石大如月,輪內橫一松,俗稱月里娑蘿。”唐大詩人王維《過香積寺》有“日色冷青松”的名句,是說日光因青松林的幽深陰森也仿佛變冷了。現在石濤活用王維詩意,說成“松冷日無色”,其意是指松樹林中幽深陰冷,仿佛使太陽也失去了光澤。下句“云開月忽重”是指,天上烏云吹散,推出一輪皓月;蓮花峰頂有一大石如月,稱為“月里娑蘿”,又推出一輪“明月”。天上的皓月與峰頂的“明月”互相映照,不是“云開月忽重”嗎?這是多美的奇觀,可惜今已不存,真得感謝石濤在題畫詩中為我們保留了這一奇觀。
尾聯上句繼續寫景,下句以贊嘆語作結。其意是說,空中飛花散落,飄過流動的花影;真是奇妙絕倫啊,這簡直是仙人涉足的仙境啊!這贊嘆語不僅僅指空中飛花之景,也是對前面所有景色的總贊,所以,它也兼帶起到了總結全詩的作用。
綜上所述,可見此詩是隨著攀登者的足跡,采用移步換形的寫法,將蓮花峰的奇絕景色都寫到了,從而大大地豐富和深化了畫境。在題畫詩中,這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杰作!
上一篇:《題自畫盧仝煎茶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董源溪岸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