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
石林何蒼蒼,油云出其下①。
山高蔽白日,陰晦復多雨。
窈窕溪谷中②,邅回入洲溆③。
冥冥猿狖居④,漠漠鳧雁聚。
幽居彼誰子,孰與玩芳草⑤?
因之一長謠,商聲振林莽⑥。
【注釋】
①油云:濃云,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②窈窕:深邃貌。③邅回:徘徊。溆:水邊。④狖(you):長尾猿。⑤“孰與”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意。⑥商聲:古代五音為宮、商、角、徵、羽。商聲,凄涼悲哀的聲音。振林莽:用《列子·湯問》故事:“(秦青)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評說】
本詩選自張丑《清河書畫舫》卷六下。
趙孟頫在繪畫理論上提倡復古,他的山水畫力追唐宋之法,得力于董源、李成。師承董源筆法的名畫有:《鵲華秋色圖》、《東洞庭圖》、《江山蕭寺圖》等。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四六引董其昌語:“吳興此圖(指《鵲華秋色圖》),兼右丞、北苑二家畫法。”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畫源》:“趙文敏洞庭兩山二小幅,各題以騷語四句,全學董源,為予家收藏。”張丑《清河書畫舫》卷一○下:“俞氏又藏趙文敏公小畫一幀,紙本淺繹色,行筆蒼古,題云《江山蕭寺圖》,子昂其畫全法董、巨。”因此,他對董源的繪畫作品,有著極高的鑒賞和極深的體識能力,他題寫的《董源溪岸圖》詩,便是一例。
趙孟頫這首題畫詩,成功地再現了董源《溪岸圖》的畫境,董北苑畫的風貌也就宛然如見了。這首詩用上聲韻,語、麌、馬、皓通押。詩的前八句,描寫畫面上的高山和溪岸,開端四句寫山,中間四句寫溪。山石磊然林立,山色蒼郁,見出水墨滃染的藝術效果;“蔽白日”,見山之高,“油云出其下”,見山之高,“陰晦復多雨”,或陰或明,多雨多云,亦狀山之高。溪谷深邃,溪岸曲折迂回,溪流回環入洲渚;在霏霏幽深的林木中,猿狖群集,在漠漠煙霧的灘渚上,鳧雁聚居。詩人將濃郁的詩意融進畫境中,維妙維肖地描繪出畫面景象來,真正把董源山水畫的美學特征生動地表現出來。《宣和畫譜》卷一一評論董源山水畫說:“寫山水江湖,風雨溪谷,峰巒晦明,林霏煙云,與夫千巖萬壑,重汀絕岸,使覽者得之,真若寓目於其處也,而足以助騷客詞人之吟思。”子昂的詩與此論相合。詩的最后四句,用了一則語典,一則事典,寫畫中幽居人的隱逸生活及其情思。董源《溪岸圖》中的溪岸邊有樓臺水榭,趙孟頫由此生發出獨異的詩思:樓中的幽居者“孤獨”嗎?現在山中芳草正萋萋,有誰與你這位“王孫”一起玩賞芳草呢?幽居者只是仰天長嘯,聲振林木,徒自凄然地抒泄失意落漠之情。趙孟頫趁著題董源畫的機會,抒寫自己身為宋王孫卻屈身仕元的苦悶心緒,希望早日能隱居于深山之中,陪伴那位孤獨的幽居者。一般題畫詩人,題寫前輩畫家的畫,常常贊揚其人品畫品,揭示其畫藝特色和藝術淵源,表達仰慕、緬懷深情,而本詩卻在再現畫面溪谷幽深意境之后,直抒胸臆,攄寫自己的壓抑心頭的苦悶和隱居深山的愿望,反映出題畫詩寓意抒情的重要藝術特征。
上一篇:《題蓮花峰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董源溪岸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