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調]集賢賓》言情贈友詩歌
思情
天涯自他為去客,黃犬信音乖。日日凌波襪冷,濕透青苔。向東風不倚朱扉,傍斜陽也立閑階。樸通地石沉大海。人更在青山外,倦題宮葉字,羞見海棠開。
[么] 春光有錢容易買,秋景最傷懷。他便似無根蓬草,任飄零不厭塵埃。假饒是線斷風箏,落誰家也要個明白。近來自知浮世窄,少負他惹多苦債。別離期限數,占卜卦錢排。
[金菊香] 敢投了招婿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煙月牌。迷留沒亂處猜,柳葉眉兒好,等你過章臺。
[浪來里] 更漏永,怎地捱,砧聲才住角聲哀。有燈光恨殺無月色, 是何相待? 姮嫦影占了看書齋。
[尾] 聽夜雨無情,哨紗窗緊慢有三千解。韻欺蛩入耳,點共淚盈腮。疏竹響,晚風篩,刬地將芭蕉葉兒擺,意中人何在,猛隨風雨上心來。
這套散曲,題為 “思情”,是描寫家人 (妻子)對于作客在外親人 (丈夫) 的思念之詞。思情也是個古老而又常新的主題。在散套以前,以短小的抒情詩詞 (包括散曲) 為主要形式時,總習慣于作集中一點 (抓住一個具體細節) 的開掘,“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忽見陌頭楊柳色”、“過盡千帆皆不是”、“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在深刻中常顯得不夠味。有了散套則大不同,以豐富的想象,盡情展開騰飛的思緒,使情感、思想得到充分、真切、全面的表達。這五支曲子圍繞 “思情”,情景事交融,卻又并不重復,從五個角度展開。第一支曲子是概敘,敘別后的一般情況,去后無信是其重點,一說 “黃犬信音乖”,再說 “樸通地石沉大海”,是引發各節的基因。第二支曲子接 “信音乖”作描寫,作第一層猜想,以不知何去為重點。第三支曲子第二層猜想,猜想其有所外遇。第四支曲子在肯定其有外遇不思歸的基礎上,描繪希望渺茫、空床獨守的痛苦,重在所見。第五支曲子繼續渲染思情,重在所聞。寫外面環境變化對心靈的進一步刺激。融景入情,高潮突起。在嚴密的結構中,情感變化的脈絡很清晰。
在情感上升變化的狀況中,這首套曲又注意每節情景交融,情事交織。第一支曲子“凌波襪冷,濕透蒼苔”、“向東風”、“傍斜陽”全是虛景,情藏在虛景中。第二、三支曲子敘情事設想,也是虛擬,思念也藏在似不信任的猜想中。第四、五支寫實景、敘實事,情涌流在所見所聞中。而在景象交換、情事交替中隱藏著時間的推移。開頭的“傍斜陽”虛景中暗含時令,與 “更漏永”遙相呼應,實包含著從“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到“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暗中時間的推移。
散曲“思情”主題的表達,比起詩詞來,結尾顯得很有特色。詩詞結尾多取含蓄,多用景物襯托,如溫庭筠《憶江南》: “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而曲則多取直露,多用雅俗共賞的語言,特別是運用口語,作銘心刻骨的坦露。這最后兩支曲子從見聞兩個角度,把很多夜景描寫融入抒情,更漏用“捱”,角聲用“哀” ,月色用“恨殺”,用口語作層層渲染,加重感情分量,很有點像從“開北曲先聲”的周邦彥詞變化而出。周詞 《關河令》 :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其驚警質重,樸拙老辣,重在結尾,都對這首套曲有重要影響。
上一篇:《[雙調]·沉醉東風》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正宮]塞鴻秋》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