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云從
秋風謖謖水潺潺①,曳杖閑行意坦然②。
應訪石橋東畔去,友人茅屋竹林邊。
【注釋】
①謖謖:風聲。陸機《感時賦》:“寒冽冽而寢興,風謖謖而妄作。” ②曳(ye)杖:拖著拐杖。
【評說】
本詩選自黃鉞輯《蕭湯二老遺詩合編》。
蕭云從(1596—1673,一作1596—1669),清初畫家,字尺木,號默思、于湖漁人、石人、鐘山梅下、梅石道人等,姑熟(今安徽蕪湖)人。崇禎間,與其弟入復社。明亡后,曾參加抗清斗爭。斗爭失敗后,專意于書畫,以詩文繪畫表達其反清情緒與遺民之志。所畫山水,不專一家,有“姑熟派”之稱。亦工人物。曾與鍛工湯天池開創鐵畫,獨具一格,至今仍為蕪湖之特產。有詩集《梅花草堂遺稿》,今已佚散。
此詩作于崇禎壬午(1642)秋,秋風謖謖,序屬晚秋,天氣自然是寒冽的,山中的溪水仍是潺潺地流淌著,一切顯得那么靜謐安閑。身歷此境,使人望峰息心,神情一變而為安祥,泰然自若,手持拐杖,漫行山間,猶似閑庭信步。至此,詩歌已經充分表現了秋山幽情,以及畫面疏淡清遠的情致。接下來,便對山中人的行止作了交代,更使情致加深了一層,他的目標是在石橋東邊,因為在那兒有他的朋友,山間幽篁,草廬茅舍,正是友人的棲所。有這樣一處幽谷林泉可以清談,能不令人流連忘返嗎?
上一篇:《秋興八景畫冊(選一)》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秋山霜霽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