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實以笏擊賊》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八《段秀實傳》:“段秀實字成公,隴州湃陽人也。”“(建中)四年,朱泚盜據宮闕,源休教泚偽迎鑾駕,陰濟逆志。……泚以秀實嘗為涇原節(jié)度,頗得士心,后罷兵權,以為蓄憤且久,必肯同惡,乃召與謀議。秀實初詐從之,陰說大將海賓、何明禮、姚令言判官岐靈岳同謀殺泚。……,明日,泚召秀實議事,……秀實戎服,與泚并膝,語至僭位,秀實勃然而起,執(zhí)休腕奪其象笏,奮躍而前,唾泚面大罵曰:‘狂賊,吾恨不斬汝萬段,我豈逐汝反耶!’遂擊之。泚舉臂自捍,才中其顙,流血匍匐而走。兇徒愕然,初不敢動;而海賓等不至,秀實乃曰:‘我不同汝反,何不殺我!’兇黨群至,遂遇害焉。”
【釋義】段秀實于唐玄宗時即為別將,屢立戰(zhàn)功,德宗即位,加檢校禮部尚書、張掖郡王。因受丞相楊炎排擠,所以朱泚謀反時,以為可引段為羽翼。秀實佯為應允,其實早存殺朱之心。后事情緊急,秀實決定殺死朱泚,在一次朱泚召他議事之時,以笏擊泚,未能除害,遂以身殉。
【例句】俺學的是段秀實以笏擊賊,你那臭名兒海波難洗。(施惠南戲《幽閨記》第四出《罔害皤良》〔沽美酒〕)陀滿海牙表示自己不屈的忠心。
上一篇:元曲典故《樊遲學稼》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泛浮槎》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