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這首詩寫于元祐五年。寫的是初冬景物。劉景文,名季孫,河南樣符人,宋時將門之后,博學、能詩。最初為王安石所賞識、提拔;作者也很推許他,而且表薦過他,曾譽為“慷慨奇士”,比之為漢朝的孔融。
“荷盡已無擎雨蓋”二句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畫;昔日碧葉接天、紅花映日的塘荷,現在已是葉落花敗,枯敗的莖葉已不能舉起它那綠傘以遮擋風雨。第二句“夢殘猶有傲霜枝”,是說雖然菊花枝無全葉,但那挺拔的枝干傲霜斗風,依然勁節。荷與菊分別是夏、秋季節的佼佼者,可蘇軾筆下的荷花,已是葉落花敗;蘇軾筆下的菊花,已是花葉焦枯,這是為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寫荷與菊是賓,寫“橙、橘”是主,采用的是以賓襯主的寫法。荷與菊逞艷斗美的季節已經過去了,下面該是“曾枝剡棘,園果搏兮,青苕雜糅,文章爛兮”(屈原《橘頌》)的世界了!所以接著詩人說:請記住吧,一年之中最美好的風光在那“橙黃橘綠”的初冬季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不僅僅是寫了初冬的景物,而且借景寓情,借“橘”樹那“經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操來喻人,贊頌了劉景文的品格和節操,它融寫景、詠物、贊頌于一體、借物喻人,耐人尋味。此外,蘇軾還把歷來文人騷客眼中蕭條冷落的初冬寫得生意盎然,也可以看出他那豁達的性格和開闊的胸懷,雖然一生飽經坎坷與曲折,仍然豪情滿懷,樂觀開朗。
上一篇:《觀梅有感·元·劉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踏莎行·宋·賀鑄》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