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言情贈友詩歌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苗發和司空曙都是李益的詩壇摯友,據 《唐詩紀事》 載,他們三人也都名列“大歷十才子”中。友人別后,一日三秋,風花雪月,無不牽惹思緒,自是人之常情。但此詩妙在不僅具體入微、生動逼真地描繪刻畫了微風驚人動竹、滴露沾苔的種種情景,并且含蓄婉轉地抒發了作者“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李陵《答蘇武書》) 的思友情感,其構思之巧妙,設想之奇特,都令人嘆賞不已。
題目為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所以作者在首聯即下筆點題: 薄暮時分,作者正獨處一室,忽然一陣微風吹來,拂面爽體,驚動了作者。因為這日暮微風,恰似“一石激起千重浪”,引發了作者強烈的思友之情。于是作者坐臨窗(牖)邊,思緒悠悠,思心切切,思念苗發、司空曙這二位好友的感情更難遏制。由聞風而驚,到臨窗而思,可以說全與友情相關,他們三人之情誼,于此已能略見一斑。
雖然作者“望美人兮天一方” (蘇軾《前赤壁賦》 ),但思而不見,更增悵惘。好在這陣微風善體人意,為作者帶來了一瞬疑真疑幻的驚喜。它輕輕地吹開了房門,又偷偷地拂動著竹叢,舉止風度是如此閑雅,多么像作者的兩位故人經常做的那樣: 悄悄推門而入,微微拂竹相呼,令詩人驚喜交集。這二句因風而思,因思而疑,因疑生幻,因幻而喜,設想極為奇妙,把作者渴望與友人相見的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疑是故人來”,畢竟只是一種幻覺,驚喜過后,幻覺消除,依舊是“美人如花隔云端” (李白 《長相思》 )。作者四顧寂寥,只聽見微風過處,竹枝上不時傳來露珠滴落的聲音,只看見臺階下的青苔,被露珠潤澤得更加碧綠。這滴露之聲,是以動襯靜,更讓人感到萬籟俱寂; 這碧綠的苔蘚,是以色顯境,愈使人覺得幽暗清冷。這一見一聞,一動一靜,色聲兼具的境界,又令作者平添了幾許孤獨寂寞的愁緒和強烈執著的思念。
情之極深,每生奇想。“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以問語作結,用雙關達意,不僅清音有余,發人深思; 而且亦風亦人,妙在“離”、“即” 之間。從表面看,作者似乎滿懷深情地詢問微風: 你什么時候才能吹進室內帳中,替我拂去琴上的塵土呢?但細細一想,作者的綠琴之上為什么會布滿塵土呢?看來癥結在于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了。誠如此,即使這陣微風替作者拂掉琴上之塵土,但知音不在,作者依舊是無心彈琴的,琴上仍會落滿塵土的。因此,與其說末二句是作者在喚風入帳,不如說它是作者在盼友來家更為確切。到那時,他將掃徑迎客,拂弦慰友,奏高山流水,賞清風明月,那該多好啊!
縱觀全詩,筆筆寫的是風,句句抒的是情。情由風生,風至情濃。讀完此詩,李益與苗發、司空曙的情誼,也像清風徐來,使讀者身爽體舒,神怡心醉。
上一篇:《竹枝詞九首(其二)》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答微之》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