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民歌·四節(jié)(水光山色堪圖畫)》原文與賞析
水光山色堪圖畫,野鴨河豚味正佳。竹籬茅舍兩三家。新酒壓,客至捕魚蝦。
這是一曲用來寫田園傍水人家生活圖景的小令,寫得語不淡,詞不艷,讀之使人有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又感到有內(nèi)蘊。
“水光山色堪圖畫,野鴨河豚味正佳。”這曲的開頭,似乎欲極寫這傍水農(nóng)家(也許應(yīng)稱之為漁家) “田園”的秀美景色,可是作者并未如此,而是以 “堪圖畫”一句極概括地寫此處 “水光山色”,沒有作較具體、較細致的描寫,只用一個 “堪圖畫”來突出這里 “水光山色”的特征和這里的美。這是極簡約的。這樣處理的主要原因自然是作者并非主要來描寫這里的景色,而是要寫這里的生活,以及這種生活境界,而這開首一句為展開后面的內(nèi)容提供了一個大范圍的背景,創(chuàng)造了一種較濃厚的氛圍。而且,這種概括的描繪,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這有點像現(xiàn)在某些小說對人物的描寫。有的小說在寫女子的美麗時,喜歡用“水汪汪的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白晰晰的面龐”等詞語來形容女子的容貌。這樣寫當然也有其形象、具體的好處,讓讀者能通過描寫,明確地感受到人物的具體形象,達到一定的審美目的。但也有作者,他只用 “面如桃花”、“花容月貌”等詞語對人物加以概括描寫,而讀者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并不感到空洞,相反,讀者讀后在頭腦中所形成的美麗印象往往是十分清晰而深刻的 (或許通過讀者想象的補充,更顯得美麗也不一定)。這首元曲的首句對傍水之家四周風光的描寫,便具有這樣的特點。
接下來,作者微收筆鋒,由面及點: “野鴨河豚味正佳。”只這一句,便寫出了這里的富有情趣的水邊生活特色。這里不僅風景如畫,而且還有“味正佳”的 “野鴨河豚”。這一句,看似寫吃,實則可以看作明寫吃,暗寫景:在這如畫的水光山色中,還時時有成群的野鴨起起落落,水里魚蝦自然不會少,僅味道鮮美的河豚就隨時可嘗。這樣一個山清水秀、野味豐足的地方,確實令人向往不已。
“竹籬茅舍兩三家。”作者猶如一個高明的攝像師,在前兩句粗筆勾畫的基礎(chǔ)上,再把鏡頭對準有典型意義的景物——竹籬、茅舍——來加以重點特寫,這就使本句與上兩句既渾然一體,又構(gòu)成了層次。這似又像國畫的某些表現(xiàn)手法和章法。記得有一幅畫白菜、蟈蟈的圖畫:畫面上有一棵巨大的白菜,這白菜用墨極淡,寥寥數(shù)筆,幾乎可以說是隨意勾畫,漫不經(jīng)心,只寫意罷了; 白菜上有一小小蟈蟈,作者卻幾乎是竭盡全力,用工筆加以精雕細刻,不僅寫形,而且傳神。寫形時,毫發(fā)畢現(xiàn),連蟈蟈股上的“毛刺兒”都清清楚楚,其精細與用墨濃重,與白菜形成了對比——白菜似乎是個背景。但這樣卻并沒有顧此失彼之感,反而顯出了層次,突出了 “面” 上之“點”,也使“點”下之“面”有了更充實、更具體的內(nèi)容,使之濃而更濃,淡而不淡。
我們當然可以這樣理解這首元曲的第三句與第一、二句之間的關(guān)系。這里本來就已風景如畫,而在如畫的水邊叢林里,又綴以兩三家圍著竹籬的茅舍——這是一幅多么清秀的圖畫,這又是一種多么閑適的情景。這情景又不同于純?nèi)换孟氲氖劳馓以矗且粠畹默F(xiàn)實生活的畫面。在這樣的秀美環(huán)境里,人們自然會淡化、平息功名利祿之心。也許作者就是個在政治追求中遇到過挫折的人,否則的話,難以對這種遠離塵囂、近于原始色彩的生活如此欣賞、贊美,充滿向往之情。也許他在對這水邊人家所擁有的美麗風光的欣賞中,早已把那種因政治坎坷而生出的抑郁情緒遠遠地丟開了。水光山色何等美麗,野鴨、河豚多么誘人,不難想見,作者此時的心緒一定舒展得如眼前清秀的山水。
“新酒壓,客至捕魚蝦。”第一至三句,可以說是極力寫景,極力寫出這里的純樸、自然的美,而結(jié)尾兩句則突出了主人的熱情好客。“新酒壓,客至捕魚蝦。”壓,即把“新酒”(新釀之酒)放到一定的地方使之更加醇厚。“客至捕魚蝦”,這并非對來客沒有準備,也不是舍不得破費,而是要讓客人充分地嘗到“魚蝦”的鮮活。在“客至捕魚蝦”這梓一種獨特的熱情中,我們看到了主人那一腔的純樸和熱情。
這種散發(fā)著水草腥氣、富有泥土氣味兒的生活,令人向往,也令人更加厭惡與之相對的齷齪的社會和丑陋的官場。
一個普普通通的水邊人家的生活,被作者寫得不俗不淡,使人讀來倍覺清新自然,我們實在佩服作者表現(xiàn)技巧的高超。全曲所描繪的畫面、所反映的生活以及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都是極自然、極“原始”的,沒有一點兒雕琢的痕跡。這種自然,極富原色的風格,與水邊人家的生活圖畫正相諧相襯。也許這正是這支民間小曲感人的地方吧!
上一篇:《元代民歌·四節(jié)(天孫一夜停機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元代民歌·四節(jié)(海棠過雨紅初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