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齒》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左傳·僖公五年》:“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p>
【釋義】唇齒即“唇亡齒寒”的簡略,在春秋時已有此諺語,比喻兩者的關系密切。晉伐虢,假道于虞,宮之奇諫虞公,但虞公不納。晉滅虢后,晉師還兵,果然順道滅虞,應了唇亡齒寒的諺語。
【例句】①趁今日孫、劉結親,已為唇齒。(關漢卿雜劇《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第一折)當時孫劉結盟對付曹操,關系非常密切。②如今孫劉結親,做了唇齒之邦。(佚名雜劇《兩軍師隔江斗智》第二折)魯肅道白,說兩國聯姻,互依互存。
上一篇:元曲典故《吹簫伴侶》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垂拱》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