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龍》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三月,主衣庫見黑蛇長丈許,數十小蛇隨之,舉頭高丈余南望,俄失所在。帝又與宮人幸玄洲苑,復見大蛇盤屈于前,群小蛇繞之,并黑色。帝惡之,宮人曰:‘此非怪也,恐是錢龍。’帝敕所司即日取數千萬錢鎮于蛇處以厭之。因設法會,赦囚徒,振窮乏,退居棲心省。”
【釋義】古代有錢龍的傳說。后人有將錢龍比喻財神,也有人將結成串的錢串子稱為“錢龍”。張泌《妝樓記》曾記載洛陽妓家舉辦“錢龍宴”,宴時懸掛結成龍形錢串子。(此條又見唐馮贄《云仙雜記》卷六)
【例句】①也不索家貯神龜,戶納錢龍。(佚名雜劇《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四折〔鴛鴦賺煞〕)此例中錢龍比喻錢串,與下句“鄧通錢”對應。②只要等那有本錢的到來,便是錢龍入門。(佚名雜劇《叮叮當當盆兒鬼》第一折)撇枝秀道白。因開黑店,盼望有錢的顧客住店,謀人錢財。錢龍指錢串子。
上一篇:元曲典故《遷于喬木(遷鶯)》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青城鷓鴣啼》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