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鉅夫
僧定鐘聲緩①,依稀聽不真。
渡頭風正急,喚醒未歸人。
萬頃玻璃上②,輝輝玉一環(huán)。
望中青如粟,約莫是君山③。
昏昏風浪里,瑟瑟打篷聲④。
騷客千年恨⑤,靈妃萬古情⑥。
【注釋】
①僧定:和尚入定,靜坐斂心,使心定于一境,不生雜念。②玻璃:亦作“頗黎”,天然水晶石,非指近代之玻璃。③君山:在湖南洞庭湖中,又名湘山 ④瑟瑟:雨打篷聲。⑤騷客:屈原寫作《離騷》,后代詩人多仿效之,故稱詩人為騷人或騷客。⑥靈妃:指湘水女神。傳說堯有二女名娥皇、女英,嫁為舜妃,舜巡視南方,死于蒼梧之野,葬于九嶷山。二妃追至洞庭,投水死,成為湘水之神。
【評說】
本詩選自顧嗣立《元詩選初集·雪樓集》。
程鉅夫,即程文海(1249—1318),以字行,號雪樓,京山人,后家于建昌(今江西永修)。累遷集賢直學士、翰林學士承旨,曾奉詔求賢于江南,薦趙孟頫等二十人。卒,謚文憲,博學閎才,有《雪樓集》。
江貫道,是宋代畫家江參的字,居住吳興霅川,長于山水,師董源、巨然,《圖繪寶鑒》卷四評曰:“深得湖天之景,平遠曠蕩,盡在方寸。”本詩題寫他的《瀟湘八景圖》,凡八首,今選評三首。每首原有畫題。
第一幅,畫題是“煙寺晚鐘”。讀完這首題畫詩,我們可以想象出畫面的景象:遠處的寺院,掩映在暮靄之中。近處的渡頭,“未歸人”受到寺內(nèi)晚鐘的召喚,正奔向渡頭。晚鐘聲聲,在繪畫上是無法表現(xiàn)的,畫家正是通過渡頭未歸人的動作,暗示著遠處寺院依稀的晚鐘聲,正隨風傳送。抽象的事物,透過具體的細節(jié)刻畫被表現(xiàn)出來。詩人抓住個中奧妙,寫成這首小詩,幫助讀畫人去領略畫家的一番苦心。
第二幅畫題是“洞庭秋月”。這首小詩純寫畫面景象,萬頃洞庭湖水,倒映著秋月的清輝,好像嵌在玻璃上的白玉環(huán);遠遠依稀可見一點青色的粟米,估猜那便是湖中的君山。秋月美,湖山美,畫美,詩美,畫境即是詩境,畫境與詩境如水乳般交融起來。
第三幅畫題是“瀟湘夜雨”。題畫詩貴在想象,富有情思,不停留在畫像的描繪上,應使有限的畫面,生發(fā)出無窮的情思來。本詩的前兩句,扣住畫面“夜雨”下筆,“昏昏”,點夜字,瑟瑟,點雨字。詩人由“瀟湘夜雨”展開豐富的想象,聯(lián)想到瀟湘女神,聯(lián)想到她們在舜帝死后的悲痛,她們淚灑湘竹,惹得千年來詩人為之抱恨不已。詩人用一聯(lián)對仗工整的詩句作結,極度概括地抒寫了湘水女神和千古詩人哀傷、怨恨的情愫,真切地表達出程鉅夫觀畫后的感想。
上一篇:《項洙處士畫水墨釣臺》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周文矩十美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