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一日覽鏡
李 益①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注釋】
①李益(748—829),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大歷四年(769)進士。詩名早著,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流傳最廣,其中七絕冠絕當世,幾可與盛唐王昌齡媲美。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于七絕,所作以邊塞詩知名,多抒寫士兵久戍思歸的心情,情調感傷,并反映當時戰爭形勢的變化。其律體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見外弟又言別》中“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是歷代傳誦的名句。
【詩本事】
這首詩是詩人失意時的即興之作,深含身世之慨和人生體驗。
【賞評】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國人自古就對節氣的交替比較敏感,尤其是秋季,因為“物于此而揪斂也。”(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文人在蕭蕭秋風、萬物凋零的感懷中,往往由自然之秋轉而悲嘆人類的生命之秋。于是“悲秋”就成了中國古典詩歌的主題之一。
明日就要立秋了,看著窗外萋綠的楊柳,聽著門前寒蟬的噤鳴,暫且丟開那細如牛毛的俗務吧。素心攬鏡,如夢的人生就在這鏡中浮現。流年如水,帶走了曾經的青春年少,帶走了曾經的雄心壯志,只在落滿灰塵的鏡面上留下銀絲鬢雪來等待明日的秋風。那閃現在鏡中的點點滴滴豈止是以往的記憶,更是那即將來臨的人生預演。作者在鏡里生涯、鏡外人生的相互映襯下,將人生之辛酸盡附于立秋前一日的覽鏡感喟之中。
上一篇:《積雨輞川莊作》禪思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竹枝詞九首(其七)》禪思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