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時臣
青山為幄玉成林,巖壑從來在賞音。
細數落花風檻靜,忽聞啼鳥怨春深。
【評說】
本詩選自潘正煒《聽帆樓書畫記》卷三。
謝時臣(1487—1548),明代畫家,字思忠,號樗仙,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得沈周意而稍變,點綴人物,極其瀟灑。徐沁《明畫錄》:“能詩,工山水,頗能屏障大幅,有氣概。”存世畫作有《林巒秋霽圖》。
謝時臣能畫大幅,也喜畫小癥扇頁,潘正煒曾收藏謝時臣所畫十幅扇頁,裝為一冊,見《聽帆樓書畫記》?!端畽戯L涼》扇為第一幅。詩為畫家自題,首句先描寫畫面具象,“青山為幄”,形容青山環列,如張帷幄;“玉成林”,青竹如玉,繁密成林。次句,用議論句,說欣賞巖壑之美,從來要靠知音。這是畫家兼詩人謝時臣長期從事審美活動得出的深刻體驗,也是他的極為重要的美學思想。他認為如果沒有審美主體對巖壑之美的體識和發現,如果沒有審美主體深愛巖壑的審美情趣,即使極美的巖壑置于眼前,也會被忽略過去。三、四句詩,正是這種美學觀點的體現。畫家在水檻前,臨風細數落花,耳聽啼鳥怨春,這恰恰是群山環抱、翠竹成林的空山中極其幽美的境界。畫家全身心投入這種境界中,體識出它們的美感特征來,他用畫筆、詩筆把它們表現出來,畫成《水檻風涼》圖扇,寫成這首題畫詩。
上一篇:《題水村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水竹居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