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吳文英·高陽臺》豐樂樓分韻得 “如” 字
吳文英
豐樂樓分韻得 “如” 字
修竹凝妝①,垂楊駐馬,憑闌淺畫成圖。山色誰題?樓前有雁斜書。東風緊送斜陽下,弄舊寒、晚酒醒余。自消凝,能幾花前,頓老相如②! 傷春不在高樓上,在燈前攲枕③,雨外熏爐。怕艤游船④,臨流可奈清臞⑤? 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莫重來,吹盡香綿,淚滿平蕪。
【鑒賞】 這是一首觸景傷情,且有一定現實意義的作品。
詞人在整首詞中,緊緊圍繞 “樓” 這一主角,從不同角度來讓人感受 “樓上” 和 “樓外” 的一切。上闋以 “山色誰題” 來顯出一種高亢的氣勢。“修竹凝妝” 二句,恰是上樓之前的景物,修長而又嬌嫩的翠竹好像美人一樣在梳妝打扮,穿梭其中難免叫人留連忘返,干脆在垂柳下系馬駐足,準備細細品嘗一番?!皯{闌淺畫成圖”,促成了這種想法,登上樓去倚欄而眺望湖光山色如淡墨勾勒出的優美圖畫。正是在這種豪邁的心境下,油然而生地喊出了“山色誰題”。
俗話說,登高而望遠。樓上的風景可比樓下好得多。視野中有“雁”,有“斜陽”,感受著“東風緊送斜陽下,弄舊寒、晚酒醒余”,才恍然走出酒醉的幻景。“舊寒”一詞,頓然感傷,仿佛百感而交集于一點,尤其是“酒醒”后心中沉淀更多的是惆悵。不盡“自消凝”,獨自黯然,感悟“能幾花前,頓老相如”。
這與開始的那份高亢氣勢形成鮮明對照,“傷春不在高樓上,在燈前攲枕,雨外熏爐”,點明詞人此時的心境,“傷春” 對應“舊寒”,傷春的情懷并不在于此時身處高樓,即使在高樓中感覺 “能幾花前,頓老相如”。傷春而在于孤燈前倚臥枕褥,窗外春雨綿綿,室內卻空對熏香銅爐。詞人以 “頓老相如” 到“傷春”,無不在痛惜著時間的流逝,而時間的流逝帶來最直接的變化即是形容的憔悴,所以,詞人“怕艤游船,臨流可奈清臞”,無奈面對清流中的清瘦面目?!帮w紅” 數句,更是感傷至極。飄飛的落花對應著 “愁色”,落花沉底,愁色 “攪翠讕”。令人意外的是,詞人在末句,居然傷感至 “莫重來,吹盡香綿,淚滿平蕪”。這顯然是讀者難預料到的。
由樓的誘惑,到上樓,到傷春,到 “莫重來” 的心緒變化,正是全詞要表達的一個觸景傷情主題,這種前后一正一反的對比讓這種主題更具感染力,“樓上” 的景物或許讓人陶醉,但 “樓外” 的心境更讓人心碎,登臨遠眺,觸發的是詞人撫時感時的憂傷心情,在“東風緊送”、“燈前”、“雨外”、“總是愁魚”的樓外情景下,流露出一種對國勢衰微,江河日下的無限感慨。
上一篇:《韓疁·高陽臺》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密·高陽臺》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