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竊國者誅》原文|注釋|賞析
當法國的賣國賊貝當被判死刑的時候,他說: “我很不幸不是一個中國人,假若我和吉斯林等都是中國人的話,是不會遭到這種命運的。”這話在一個中國人民聽來,誰都會深深的感到恥辱。但事實回答了貝當的嘆息。中國的國賊,同樣要受到人民的制裁,人民的政府一定會代表人民的公意,給那些罪大惡極的首要戰犯以應得的處決。國人皆曰可殺,殺無赦。
前天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組織特別法庭,公審戰犯于品卿,判處死刑,昨天已經執行槍決了,真是大快人心的事!
于逆是偽蒙古自治政府副主席,同德穆楚克(偽主席)李守信(偽副主席)一起,為虎作倀,用各種方法,搜括蒙漢兩地的民脂民膏,支持敵寇的侵略戰爭。敵寇一有所需,他們便有百般策劃,獻銅,獻鐵,獻金,獻飛機,以偽蒙政府名義征收各種苛捐雜稅。最使人民感受痛苦的,便是組合統制。八年來,人民得不到布匹,得不到糧食,小孩因不能消化帶沙的糠米,餓死的、病死的、凍死的不知多少。他們為要博得日人的歡心,維持自己的地位,一切無恥、喪天害理的事都干得出來。張家口廣衢要道河沿街,從前本是貧民住宅,他們要討好日人,說這地區有礙觀瞻,改修大路,數百家貧民屋宇一掃而光,住民啼哭哀求,不得不挈妻攜子,輾轉流離,不如喪家之犬。張家口的市民曾經告訴過我:“這個東西的作惡,不是一件兩件的敲詐,在一些小的事情上,他還會假裝好人,其實他是最壞的人,日本人在時的一切苛政暴行,都是通過他們幾個人計劃命令的。受他們禍害的,是我們所有察南晉北兩區的人民。”所以當他被執行死刑時,全張家口的市民都拍手稱快,擁擠在街道兩旁,直跟到刑場,在刑場大聲吼叫: “誰不認識你大漢奸! 你也有今天! 只槍斃你,太好了你啦! ”他們毫沒有注意這一個最卑污的靈魂在他們怒吼下的戰抖,和臨死前的衰弱。他們用歡忻的心情伴隨著人民的槍彈射入了那賣國賊的腦袋,結束了這血海怨仇。
這樣的中國是我們所希望的,這樣民主的代表人民公意的政府是我們所擁護的。但不幸得很,貝當所指的中國還在很多的地方存在。在那里,他們不收繳敵寇武裝; 而利用敵寇武裝,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至于戰爭首犯,則尤游上都,加官進爵,款如上賓,與于品卿同為蒙古兒皇帝的德穆楚克、李守信,不正是高居重慶,彈冠相賀么? ! 他們聽到于逆的命運時,戰栗之余,或許會學著貝當的語調: “幸而我們住在重慶中國,在國民黨當局庇護之下……”
貝當的嘆息,是使我們中國人民感到恥辱的,但不知那些代表中國去受降的統治者們如何感想。德穆楚克、李守信等戰爭罪犯安居重慶,是使我們中國人民感到不幸和不平,但又不知那些天天嚷著懲治戰犯的統治者們如何感想。
重慶茅盾先生曾對這樣的情況,感慨的大呼: “復員乎? 復原乎?”我現遙遠的響應著他: “復員,亦是復原!豈不聞古語有云: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乎?”但我卻應該加上一句: “只有人民的中國,才有竊國者誅! ”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195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版《跨到新的時代來》)
賞析 雜文的開頭不僅僅要以“奇句奪目”,而且要包含善于引發議論和引起讀者聯想的多種意義。本文就做到了這一點。文章用法國賣國者貝當的話為議論的由頭,說他要是中國人,賣國也不會被殺掉。這頗使每個中國人深思。果真如此,中國無非是一個沒有正義的最腐敗、最黑暗的國家,民族也是一個沒有信仰、沒有骨氣的軟弱民族。反之,如果他的話是虛擬的,那便是對中國人的莫大羞辱,中國人應慷慨駁之。這逆反的兩條線,既是下文議論的邏輯線索,也是讀者聯想的脈絡。
首先,作者用事實證明人民的中國對“竊國者”是要“誅”的。文章以大漢奸、賣國賊于品卿被人民政府槍決為例,以人民對此事的態度為例,說明即使貝當在人民中國,也決不會有好下場。因為人民政府執行的是人民的意志,人民是反對賣國的。
其次,國民黨統治下的重慶卻是“竊國者侯”。這正應了貝當的話。文章以于逆的同黨不僅沒有被懲辦而且受到庇護為例,以人民對此的憤怒態度為例加以說明。這的確是每個中國人感到恥辱的。
總之,中國大地上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現象:一個主持正義,一個毀滅正義;一個愛國,一個賣國;一個是人民政府,一個是國民黨政府。相形之下,國民黨的廬山真面目就暴露無遺了。這就增強了人們對國民黨當局的憤恨之心,也激發人們樹立起高度的民族自尊心,以此來回答“貝當的嘆息”。文章以“竊國者誅”的現象起筆,到“竊國者誅”的結論收尾,首尾圓合,天衣無縫。這種嚴密的藝術構思,大大加強了文章的戰斗作用。
上一篇:謝覺哉《科舉與選舉》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仲衡《竹》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