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別友人(其一)》言情贈友詩歌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陳子昂以此題寫了兩首五律,統而觀之,可知這是詩人將赴東都洛陽告別友人所作,并非友人遠行,詩人送贈之詩。
本篇寫別離之情,構思新穎,不落俗套。詩人沒有鋪寫那令人“神奪意駭、骨折心驚”的別離情景,卻以餞別宴會上舉杯之間的意念活動為主,寫了獨自遠行的孤寂凄苦,借此反襯了與友人相聚的歡樂,表現了依依不舍的友情。
首聯,用“吐”、“對”兩個動詞串結了“銀燭”、“青煙”、“金樽”、“綺筵”四個帶有修飾成分的名詞,渲染了筵席的豐盛和華美,使人可以想見: 燭光熠耀、青煙繚繞、觥籌交錯、色鮮味香。顯然,友人是十分熱情好客的。所以,第三句便緊承首二句的意脈,化用 《詩經·鹿鳴》 “我有嘉賓,鼓琴鼓瑟”的典故,用“思琴瑟”三字,表明詩人深為誠摯親熱的友情所感動。從章法結構上講,全篇也因此三字由實寫轉入虛寫。樂極生悲,是人之常情?!皠e路”以下五句,寫歡快的宴樂引起的內心反饋,詩人面對“綺筵”,腦海里翻騰著離別友人之后的痛苦?!皠e路繞山川”,想象自己與友人辭別啟程,將登上坎坷的征途,繞山環水,飽嘗踽踽獨行的寂寞;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分別通過對春、秋拂曉時分景色的想象,從時間上表明自己將自春徂秋,早早起身,匆匆奔波于征途。末二句,用表示路遙的“悠悠”領起,用表示茫然無期的“何年”煞尾,前呼后應,激蕩回環,表現了對此次相逢的留戀,對分離的悲痛?!按藭倍?,又由意念活動轉向現實,與首聯相照應,使全篇結構緊湊、完整。
本篇前六句,臚列了大至明月、山川,小至銀燭、金樽等十二種物象,卻無堆垛板滯之嫌,關鍵在于詩人巧妙地運用了 “吐”、“對”、“思”、“繞”、“隱”、“沒”六個動詞。這些動詞既起到了關聯作用,又準確地表現了客觀物象的生機和神態,增強了詩的韻味,很值得我們學習。
上一篇:《新亭送別應令詩》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春夢》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