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雜劇編·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
(正末引祗從上,云) 小官王文舉,自到都下,攛過卷子,小官日不移影,應對萬言,圣人大喜,賜小官狀元及第。夫人也隨小官至此。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書,差人岳母行報知。左右的,將筆硯來。(做寫書科,云)寫就了也。我表白一遍咱。寓都下小婿王文舉,拜上岳母座前:自到闕下,一舉狀元及第;待授官之后,文舉同小姐一時回家。萬望尊慈垂照。不宣。書已寫了,左右的,與我喚張千來。(凈扮張千上)(詩云) 我做伴當實是強,公差干事多的當; 一日走了三百里,第二日剛剛捱下炕。自家張千的便是。狀元爺呼喚,須索走一遭去。(做見科,云)爺,喚張千那廂使用? (正末云) 張千,你將這一封平安家信,直至衡州,尋問張公弼家投下。你見了老夫人,說我得了官也,你小心在意者。(凈接書,云) 張千知道了,我將著這一封書直至衡州走一遭去。(同下) (老夫人上,云) 誰想倩女孩兒自與王生別后,臥病在床,或言或笑,不知是何癥候。這兩日不曾看他,老身須親看去。(下) (正旦抱病,梅香扶上,云) 自從王秀才去后,一臥不起,但合眼便與王生在一處,則被這相思病害殺人也啊! (唱)
【中呂粉蝶兒】 自執手臨岐,空留下這場憔悴,想人生最苦離別。說話處少精神,睡臥處無顛倒,茶飯上不知滋味。似這般廢寢忘食,折挫得一日瘦如一日。
【醉春風】 空服遍瞑眩藥不能痊, 知他這腤臢病何日起, 要好時直等的見他時,也只為這癥候因他上得、得。一會家縹緲呵忘了魂靈,一會家精細呵使著軀殼,一會家混沌呵不知天地。
(云) 我眼里只見王生在面前,原來是梅香在這里。梅香,如今是甚時候了? (梅香云) 如今春光將盡,綠暗紅稀,將近四月也。(正旦唱)
【迎仙客】 日長也愁更長,紅稀也信尤稀。(帶云) 王生,你好下的也。(唱) 春歸也奄然人未歸。(梅香云) 姐姐,俺姐夫去了未及一年,你如何這等想他? (正旦唱) 我則道相別也數十年,我則道相隔著幾萬里。 為數歸期, 則那竹院里刻遍瑯玕翠。
【紅繡鞋】 去時節楊柳西風秋日,如今又過了梨花暮雨寒食。(梅香云) 姐姐,你可曾卜一卦么? (正旦唱) 則兀那龜兒卦無定準,枉央及; 喜蛛兒難憑信,靈鵲兒不誠實,燈花兒何太喜。
(夫人上,云) 來到孩兒房門首也。梅香,您姐姐較好些么?(正旦云) 是誰? (梅香云) 是奶奶來看你哩。(正旦云) 我每日眼界只見王生,那曾見母親來? (夫人見科,云) 孩兒,你病體如何? (正旦唱)
【普天樂】想鬼病最關心,似宿酒迷春睡; 曉晴雪楊花陌上,趁東風燕子樓西。拋閃殺我年少人,辜負了這韶華日。早是離愁添縈系,更那堪景物狼籍。愁心驚一聲鳥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飛。
(正旦昏科) (夫人云) 孩兒,你掙扎些兒。(正旦醒科) (唱)
【石榴花】 早是俺抱沉疴添新病發昏迷,也則是死限緊相催逼,膏盲針灸不能及。(夫人云) 我請個良醫來調治你。(正旦唱) 若是他來到這里,煞強如請扁鵲盧醫。(夫人云) 我如今著人請王生去。(正旦唱) 把似請他時便許做東床婿,到如今悔后應遲。(夫人云) 王生去了,再無音信寄來。(正旦唱) 他不寄個報喜的信息緣何意,有兩件事我先知。
【斗鵪鶉】 他得了官別就新婿,剝落呵羞歸故里。(夫人云) 孩兒休過慮,且將息自己。(正旦唱) 眼見的千死萬休,折倒的半人半鬼。為甚這思竭損的枯腸不害饑,苦懨懨一肚皮。(夫人云) 孩兒吃些湯粥。(正旦云) 母親,(唱) 若肯成就了燕爾新婚,強如吃龍肝鳳髓。
(云) 我這一會昏沉上來,只待睡些兒哩。(夫人云) 梅香。休要吵鬧,等他歇息,我且回去咱。(夫人同梅香下) (正旦睡科) (正末上,見旦科,云) 小姐,我來看你哩。(正旦云) 王生,你在哪里來? (正末云) 小姐,我得了官也。(正旦唱)
【上小樓】 則道你辜恩負德,你原來得官及第。你直叩丹墀,奪得朝章,換卻白衣。覷面儀,比向日,相別之際,更有三千丈五陵毫氣。
(正末云) 小姐,我去也。(下) (正旦醒科,云) 分明見王生,說得了官也,醒來卻是南柯一夢。(唱)
【幺篇】 空疑惑了大一會,恰分明這搭里。俺淘寫相思,敘問寒溫,訴說真實。他緊摘離,我猛跳起。早難尋難覓,只見這冷清清半竿殘日。
(梅香上,云) 姐姐,為何大驚小怪的? (正旦云) 恰才夢見王生,說他得了官也。(唱)
【十二月】 原來是一枕南柯夢里。和二三子文翰相知,他訪四科習五常典禮,通六藝有七步才識,憑八韻賦縱橫大筆,九天上得遂風雷。【堯民歌】 想十年身到鳳凰池,和九卿相,八元輔,勸金杯。則他那七言詩,六合里少人及。端的個五福全,四氣備,占倫魁,震三月春雷。雙親行先報喜,都為這一紙登科記。
(凈上,云) 自家張千的便是。奉俺王相公言語,差來衡州下家書,尋問張公弼宅子,人說這里就是。(做見梅香科,云) 姐姐,唱喏哩。(梅香云) 兀那廝,你是甚么人? (凈云) 這里敢是張相公宅子么? (梅香云) 則這里就是。你問怎的? (凈云)我是京師來的,俺王相公得了官也,著我寄書來與家里夫人知道。(梅香云) 你則在這里,我和小姐說去。(見正旦科,云)姐姐,王秀才得了官也,著人寄家書來,現在門首哩。(正旦云) 著他過來。(梅香見凈,云) 兀那寄書的,過去見小姐。(凈見正旦,驚科,背云) 一個好夫人也,與我家奶奶生的一般兒。(回云) 我是京師王相公差我寄書來與夫人。(正旦云) 梅香,將書來我看。(梅香云) 兀那漢子將書來。(凈遞書科) (正旦念書科,云) 寓都下小婿王文舉,拜上岳母座前: 自到闕下,一舉狀元及第; 待授官之后,文舉同小姐一時回家。萬望尊慈垂照。不宣。他原來有了夫人也,兀的不氣殺我也! (氣倒科)(梅香救科,云) 姐姐蘇醒者。(正旦醒科) (梅香云) 都是這寄書的。(做打凈科) (正旦云) 王生,則被你痛殺我也。(唱)
【哨遍】 將往事從頭思憶,百年情只落得一口長吁氣。為什么把婚聘禮不曾題,恐少年墮落了春闈。想當日在竹邊書舍,柳外離亭,有多少徘徊意。爭奈匆匆去急,再不見音容瀟灑,空留下這詞翰清奇。把巫山錯認做望夫石,將小簡帖聯做斷腸集。恰微雨初陰,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飛。
【耍孩兒】 俺娘把水綃剪破鴛鴦只,不忍別遠送出陽關數里。此時無計住雕鞍,奈離愁與心事相隨。愁縈遍垂楊古驛絲千縷,淚添滿落日長亭酒一杯。從此去孤辰限,凄涼日,憶鄉關愁云阻隔,著床枕鬼病禁持。
【四煞】 都做了一春魚雁無消息。不甫能一紙音書盼得,我則道春心滿紙墨淋漓,原來比休書多了個封皮。氣的我痛如淚血流難盡,爭些魂逐東風吹不回。秀才每心腸黑,一個個貧兒乍富,一個個飽病難醫。
【三煞】 這秀才則好謁僧堂三頓齋,則好撥寒爐一夜灰,則好教偷燈光鑿透鄰家壁,則好教一場雨淹了中庭麥,則好教半夜雷轟了薦福碑。不是我閑淘氣,便死呵死而不怨,待悔呵悔之何及。
【二煞】 倩女呵病纏身,則愿的天可憐,梅香呵,我心事則除是你盡知,望他來表白我真誠意。半年甘分耽疾病,鎮日無心掃黛眉。不甫能換得到今日,頭直上打一輪皂蓋,馬頭前列兩行朱衣。
【尾煞】 并不聞琴邊續斷弦,倒做了山間滾磨旗,劃地接絲鞭別娶了新妻室,這是我棄死忘生落來的。(梅香扶正旦下)
(凈云) 都是俺爺不是了,你娶了老婆便罷,又著我寄紙書來做什么? 我則道是平安家信,原來是一封休書,把那小姐氣死了,梅香又打了我一頓。想將起來,都是俺爺不是了。(詩云) 想他做事沒來由,寄的書來惹下愁; 若還著我再寄信,只做烏龜縮了頭。(下)
的當: 能干,可靠。“一日走了”兩句: 一日奔走三百里,第二日卻剛剛挨下炕床。 指妄出大言的人。 折挫: 受磨折。 眩藥: 古時治病的一種麻醉藥。先用藥使病人昏迷,然后治好病。腤臜: 同腌臜,骯臟。奄然: 急促、匆匆的樣子。瑯 : 竹子。喜蛛、靈鵲、燈花: 古時人以為此三物都是喜事的兆頭。膏盲 (huang荒): 我國古代醫學把尖脂肪叫膏,心臟和隔膜之間叫肓,這兩處藥力難以達到。直叩丹墀: 一直登上殿階叩拜君主。朝章: 指官印。五陵: 指漢長安附近五個帝王陵墓。豪富人家多居此,后代稱豪俠少年。四科: 儒家門徒,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五常: 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是封建時代維系家庭輩分的準則。六藝:指詩、書、易、禮、樂、春秋,被認為是封建時代的學問。七步才識,指才思敏捷。相傳三國時魏國曹植,遭兄曹丕的迫害,令他七步中作詩,不成則行大法,植應聲做《七步詩》一首。八韻: 指古代科舉所作的五言八韻律詩。九天: 天的最上層,此指喻朝廷。鳳凰池: 古代封建朝廷的內閣。九卿相、八元輔: 均指朝廷的最高級長官。六合: 人世間。五福: 壽、富、健康、好德、善終稱五福。四氣: 指喜、怒、哀、樂。登科記: 指科舉時代錄取進士的名冊。“這秀才”兩句: 引用宋代呂蒙正的故事。意謂每天三次到寺廟尋求齋食,在破窯寒夜圍爐而居。此指挨餓受凍的意思。“偷燈光”句: 漢代匡衡家貧,鑿壁借光而夜讀。“一場雨”句: 后漢高鳳看書入迷竟使中庭曬的麥子為雨所淹。“半夜雷轟”句: 宋代張鎬的故事。張困居薦福寺,寺僧欲拓碑文以作路費,未料半夜雷雨大作,碑被轟倒。馬致遠有《薦福碑》雜劇。甘分: 心甘情愿。皂蓋: 黑傘蓋。山間滾磨旗: 滾磨旗,儀仗隊伍揮動旗幟,以壯聲威。到山間磨旗,疑指送葬。或指不為人知,做事背著別人。接絲鞭: 古時富貴家招婿,女方贈給男方絲鞭,表示定親。
倩女是鄭光祖精心塑造的一個在封建社會中強烈地追求自由、追求理想愛情的藝術形象。在第二折中,為了贏得甜蜜的愛情生活,她的魂魄竟脫殼而出,冒現實社會之大不韙,去追趕王生。但是,她的靈魂可以在作者的理想王國里超越現實的束縛而自由飄蕩,她留在現實中的身軀卻不得不在封建禮教的禁錮下承受著沉重的心理負擔,《倩女離魂》第三折便為我們細致入微地鋪寫了在現實囹圄中這位青年女子痛苦不堪的悲慘遭遇。如果說第二折的成功在于用浪漫主義的濃墨重彩,通過倩女與王文舉的尖銳沖突,熱烈地謳歌了倩女對愛情的向往和追求; 那么,這一折的動人之處則在用現實主義的筆鋒,以富有強烈動作性的戲劇語言,對倩女憂慮重重的深層心態,即“內心動作”、“內在沖突”的深刻剖白。
這一折主要由正旦唱的十七支曲文組成,準確而真摯地表現了倩女自身的情感發展邏輯,層層深入地揭示了她獨特的精神狀態和波瀾起伏的內心活動。
此時的倩女,沉疴纏身,靈魂出殼,她無精打采,不思寐食,“說話處少精神,睡眠處無顛倒,茶飯上無滋味”; 精神恍惚,昏昏迷迷,“一會家飄渺呵忘了魂靈,一會家精細呵不知天地”; 周圍的一切,一概視而不見,“眼里只見王生在眼前”——開場 【中呂粉蝶兒】【醉春風】 兩曲,虛虛實實,形象而逼真地描繪出重病在床,“喪魂失魄”的倩女特有的懨懨無力,迷離惝恍的神情。
倩女何以如此憔悴不堪呢?那是因為她的心正在現實的煉獄中被生生煎熬,活活撕裂著! 這撕心裂肺的痛苦自然與她的相思病分不開。倩女是個癡情的女子,她熱烈地愛戀著王生,王生離她往京師應舉,她便日盼夜等,陷入了相思的愁苦之中,以至被折磨得不省人事。【迎仙客】、【紅繡鞋】、【普天樂】 三段曲文將情與景融合在一起,以冷色調的畫面和哀婉動人的曲辭,細膩地描繪了倩女對王生纏綿悱惻的苦苦思念和她凄冷悲涼,孤寂痛苦的心境。
仔細品味這三段曲辭,綿綿相思中還隱隱流露出一種更加沉重的東西,【迎仙客】 中那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詠嘆,【紅繡鞋】 中對占卜的憂疑,【普天樂】 中“拋閃殺我年少人,辜負了這韶華日”的感慨,都令我們感到倩女心頭始終濃厚地籠罩著一片無法驅散的陰霾,這陰霾便是對王生中舉后變心的顧慮和恐懼,這種內心深處的危險感比相思更沉重地壓迫、折磨著倩女,令她終日膽戰心驚,苦不堪言。【石榴花】、【斗鵪鶉】 便明確地剖白了倩女這種強烈的意向。
倩女對王生變心的擔憂決非女子多疑所致,而是有著深厚的現實基礎。恩格斯曾在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中,對文明時代(包括封建時代) 的一夫一妻制婚姻的本質及婚姻關系進行過精辟深刻的分析,指出這種婚姻“都是由雙方的階級地位來決定的,因此總是權衡利害的婚姻”,而封建的婚姻關系則是“建立在丈夫的統治之上的,……這時通例只有丈夫可以解除婚姻關系,離開他的妻子,破壞夫妻忠誠,這仍然是丈夫的權利”。在封建社會里,出身微寒的青年士子,在尚未發跡之時,對女方或信誓旦旦,或情意纏綿,一旦功成名就,則往往權衡利害,背信棄義,為自己的前程而犧牲愛情,另擇高門,這種現象是屢見不鮮的; 而且,婚姻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男人手中,婦女則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這種男女雙方在性愛上的不平等地位,鑄成了千百萬婦女的婚姻悲劇,不能不令倩女膽戰心驚! 因此,雖然贏得了王文舉的許諾和婚約,雖然在王生走前曾千叮嚀萬囑咐:“哥哥,你若得了官時,是必休別接了絲鞭者”,“你身去休教心去了”,但是,考上科舉后,王文舉能否堅持婚約,與自己伉儷永諧,仍然是她心頭無法解脫的深憂新愁。這種深憂新愁,煎熬得她“抱沉疴添新病發昏迷”,“死限緊相催逼,膏肓針灸不能及”,以至“折倒的半人半鬼”。
綿綿相思,令她度日如年,切盼著情人的歸來; 忡忡憂心,又使她害怕這一天的到來,害怕事情的結局正如她的憂慮。因此,當張千捎王生書信給她的時候,她內心的激動、興奮、恐懼不安是可以想見的,而“自到闕下,一 舉狀元及第; 待授官之后,文舉同小姐 (實為倩女之魂) 一時回家”的信文無疑是對她致命的打擊。倩女登時氣得昏死過去,被救醒后,如萬箭穿心,悲痛欲絕,蓄積深久的感情潮水終于爆發成壯觀的噴洪,【哨遍】以下六曲一氣呵成傾瀉了她滿腔怨恨和悲憤! 【哨遍】 、【耍孩兒】 極寫倩女悲痛之狀。回想昔日,竹邊書舍,愫愫情語,柳外離亭,難舍難分,二人幾多恩愛! 柳亭一別,為念郎君,“愁縈遍垂楊古驛絲千縷,淚添滿落日長亭酒一杯”,我的戀情是怎樣的重啊!不曾想郎君一去,“再不見音容瀟灑,空留下這詞翰清奇”,小小簡帖竟“聯做斷腸集”,“百年情只落得一口長吁氣”……; 悔不該當初“恐少年墮落了春闈”,“把婚聘禮不曾題”,從此后,我只有“孤辰限,凄涼日,憶鄉關愁云阻隔,著床枕鬼病禁持”——撫今追者,想到自己今后的命運,倩女肝腸寸斷,大放悲聲,道出了她的辛酸、悔恨和絕望!
一片癡情,卻換來這樣的結果,悲傷至極,不能不令倩女氣憤填膺。【四煞】 轉悲為怒,“氣得我痛如淚血流難盡,爭些魂逐東風吹不回”,逼真地表現了她在原以為“春心滿紙墨淋漓”,不料想“原來比休書多了個封皮”的突然打擊下悲憤難禁的心情。“秀才每心腸黑,一個個貧兒乍富,一個個飽病難醫”,憤怒地譴責了男子的負心,深刻形象地揭示了這種現象的普遍性。譴責尚不足以解心頭之恨,于是轉而為對王生的詈罵和詛咒。【三煞】 一曲借宋代呂蒙正、漢代匡衡、后漢高鳳、宋人張鎬的故事,詛咒王生只配挨饑受凍,一輩子當窮書生,過倒霉的生活,鮮明而生動把表現了倩女對王生負恩薄幸的強烈悲懣——悲憤不足則譴責之,譴責不足則咒罵之,可見倩女內心活動的劇烈; 對于男子的負心,倩女不僅敢哀、敢怨而且敢怒、敢罵,這種性格與第二折中執著大膽地追求愛情的倩女形象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倩女畢竟生活在封建社會,現實的牢籠緊緊地禁錮著她的身心,她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逃脫無數姐妹已經遭受過的厄運,因而在發瀉了憤怒之后,留下的只有更深更無力的悲哀……! 她乞求上天的可憐,寄希望于自己死后,梅香能代她向王生表白自己的誠意。“并不聞琴邊續新弦,倒做了山間滾磨旗,刬地接絲鞭別娶了新妻室,這是我棄死忘生落來的”,【尾煞】 這凄厲的悲號,道盡了封建社會無數婦女的內心隱痛及其無力抗衡的不幸命運,酸楚哀怨,令人腸斷!
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矛盾沖突是戲劇的靈魂。就 《倩女離魂》全本而言,描寫了希望獲得愛情幸福的青年與封建家長的門第觀念的矛盾,即年青人與老夫人之間的矛盾。但在這一折中,作者只是著重地刻畫了倩女的內心世界,揭示出矛盾沖突的深層表現。眾多曲文不難看出,倩女的全部痛苦與心理負擔,就在于對愛情的專注執著和對男子負心的擔憂,這兩方面微妙地交織著、猛烈地撞擊著,由涓涓細流蓄積為驚濤駭浪,充滿著沖突與戲劇性。這種轉化為人物內心的矛盾沖突在舞臺上自然要比那種人物與人物之間的外在沖突難表現得多。鄭光祖之所以能夠惟妙惟肖地表現出這種內在沖突,主要在于他成功地運用了富有動作性的戲劇語言。
所謂戲劇語言的動作性,除了指它能夠表現人物的外形動作外,更主要的還在于它具有強烈的目的性,能夠真正履行確切表現在矛盾沖突中行動著的人物的意向的職責,始終保持與人物貫穿動作的內在聯系。倩女的意向和貫穿動作是十分鮮明強烈的,簡言之就是愛與憂,其愛越深,其憂越重,她的每一句賓白,每一句曲辭,無不表現她這種復雜矛盾的內心活動。尤其精彩的是最后六支曲文,大段大段的唱詞,毫不隱瞞,毫不修飾,毫不迂回曲折,簡直是“照那情感的原樣子迸裂到字句上”的,極其真切地表現了倩女情感的急劇變化,內心沖突的波瀾起伏,將那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心動作”栩栩如生的展現在我們面前,似乎讓人觸摸到了倩女那顆痛苦的心!
《倩女離魂》取材于唐人陳玄佑的傳奇小說 《離魂記》。陳氏的《離魂記》 中對失魂的倩女并沒有正面的描寫,只是由其父順便交待了一句“倩女病在閨中數年”,至于病中的情狀,沒有一個字描寫。而鄭光祖卻用整整一折的篇幅如此細微地描寫了她的病情和病中心理,這可說是對 《離魂記》的一大創新。這個創新是獨具匠心的。它通過對處于現實中的倩女深層心態的挖掘和描寫,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禮教束縛下婦女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精神痛苦,寫出了封建時代喪失了婚姻主動權的婦女的悲慘命運,具有真實強烈的現實意義和認識價值。就全劇來看,它與第二折珠聯璧合,相輔相成; 一個寫魂,一個寫身。一個擺脫了現實的羈絆,大步踏出囚禁她的閨房,去追趕愛人; 一個在現實的牢籠中備愛相思與憂慮的雙重折磨——兩個形象,互相映襯,“正好表現出封建社會中閨女性格的兩個方面: 在封建禮教的禁錮下精神負擔的沉重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強烈追求” (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作者把消極的等待和主動的追求結合在一起,把現實與理想結合在一起,最終以倩女的成功謳歌了理想的勝利,從而不自覺地運用了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奠定了《倩女離魂》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無名氏·借靴
下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