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假庵
煙蒼蒼,江茫茫,明月夜掛天中央。
奔潮不盡當日恨,金波怒卷虬龍長。
浦口秋飛揚,鷗雁不眠聲周章①。
風高沙漲望難到,羽翰但逐潮低昂②。
窗間簾炷香,開卷有素商③。
何須八月上錢唐,對此秋濤生錦囊。
【注釋】
①周章:驚恐,遑遽。②羽翰:鳥的翅膀。③素商:指秋季。古以商音配秋,故名。
【評說】
本詩選自《宋詩紀事》卷六一。
周假庵,生平不詳。
趙伯駒,北宋未期南宋前期畫家,字千里,宋宗室子弟。長于青綠山水、人物及花果、翎毛。《圖繪寶鑒》卷四稱其畫“精神清潤,能別狀貌”。
這首題畫詩前八句描繪趙千里《夜潮圖》畫中實景。首二句切題中“夜”字:畫中蒼煙迷蒙,江水茫茫,天上卻是皓月當空,萬里無云,天空的澄靜明亮和地面的煙霧朦朧構成一幅秋江明月圖。以下六句切題中“潮”字:江面上潮水奔騰起伏,似心中有萬般仇恨渲泄不盡,波濤卷起時,又如一條長龍在萬里長江中翻滾撲騰。此處用一“金”字,一方面可現江水在月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之狀,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趙千里著色山水之特色。著色山水自唐代李思訓父子后,五代北宋一直乏后繼者,至趙氏兄弟才又復起。湯垕《畫鑒》稱:“李思訓畫著色山水,用金碧輝煌,為一家法。……宋宗室伯駒,字千里,復仿效為之。”可見趙千里繼承了李思訓金碧山水畫的技法。接下四句詩人沒有直接描繪江潮洶涌之勢,而以畫中幾只鷗雁來襯托。在浪花飛濺、驚濤怒吼中,鷗雁只有驚慌亂叫,它們的翅膀在潮水中時隱時現。詩人以鳥都難以逾越波濤來襯托江潮的浪高波急。此雖為畫中實景,詩人寫來卻增添了縱橫跌宕之勢,亦有助于讀者對畫意的理解和欣賞。最后四句寫詩人觀畫時的感受:詩人焚香開卷,頓覺秋意滿懷。此以藝術效果寫藝術之美,說明畫家的筆法高超,使人如眼前真有秋日江潮,并感受到連天大潮給人帶來的濕潤氣息,因而詩人感慨:“何須八月上錢唐”。錢塘江潮以八月十八最為壯觀,人們都喜歡在這天去觀潮,而面對趙千里這幅《夜潮圖》,詩人覺得江潮已生于眼前,何需再趕去錢塘觀潮呢?題趙千里《夜潮圖》的詩人不少,如元代畫家王冕等,可惜此畫今已不傳,好在詩畫本相通,從諸人的題畫詩中,我們仍可想象斯畫具象,感受斯畫風神。
上一篇:《題趙佶聽琴圖軸》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趙子昂春游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