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游次公·卜算子》游次公
游次公
風雨送人來,風雨留人住。草草杯柈話別離①,風雨催人去。淚眼不曾晴,眉黛愁還聚②。明日相思莫上樓,樓上多風雨。
注釋 ①草草:草率,匆忙。此處因匆忙而有憂愁意。杯柈:即杯盤。②眉黛:婦人以黛畫眉。借指眉毛。
江天樓閣圖 【元】 佚名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這首詞所寫的內容是古典詩詞最常見的題材——送別。由于本詞寫法頗具特色,一個在古今詞人筆下屢見不鮮的主題,被寫出了新意,充分體現了作者藝術手法的高超。全詞共八句,抓住了離別一瞬間的場景進行描寫,這里面有天氣的描寫,有情人的細語叮嚀,細節真實而動人,氛圍凄切而傷感。雖然整首詞只有一句提到“別離”,卻處處跟別離緊密相關,以委婉別致的筆調寫出了離別之際的留戀與傷感。
從詞的前兩句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詞人的精妙用心。“風雨送人來,風雨留人住”,見不到什么推敲精致的詞語,好像兩句普普通通的白話,感覺不到半點吃力,卻營造出滿城風雨近重陽的意境。“送人來”,“留人住”,短短六個字,卻相對成趣,涵蓋豐富。人來,是風雨送來的;人住,是風雨留住的。看似平白的表述,已能讓我們感受到潛在的離合悲歡。詞人于此想要突出的乃是一種惆悵凄苦的氛圍。第三句開始進入正題,描寫男女主人公的活動。“草草杯柈”,簡單四字,說出是怎樣的倉促和無奈。不是巴山夜雨式的閑話,只有風雨無情的逼迫。由于這一句的過渡,就使下面的分別變得十分自然。“風雨催人去”,一個“催”字,我們可以看到女子內心深深的哀怨和無奈。面對著風雨中來風雨中去的情人,如何還能忍受空守閨房、虛擲年華的痛苦呢? 風雨送、留、住,人也來、住、去,幾個不避重復的句子,把女主人公的情感表露得十分委婉,卻足以動人。
詞的下半闋轉而寫離別的具體場景。“淚眼不曾晴,眉黛愁還聚”,這是寫女子在送別情人時的神態。淚眼與室外的風雨巧妙聯系起來,似乎漫天的風吹雨打也是自己情感的外化。一個“晴”字用法極妙,可以說是全詞的詞眼。晴者,情也,終日垂泣為了什么,卻沒有晴(情)。外面的惱人風雨固然少“晴”,自己的淚眼何曾因為“情”而收住?古人往往稱眉黛為“春山”,眉峰又聚,怕是愁不勝愁的。也許只有當日短暫的相聚才讓雙眉得以一展。如今人又去遠,昔日的刻骨相思又聚上眉頭、凝于心頭了。兩句話足以寫出女主人公的滿腔幽怨,但這還僅僅是詞人為下面所作的鋪墊。“明日相思莫上樓,樓上多風雨。”這既像是離別之人對女子的柔聲叮嚀,又像是對自己的輕言細語。離別已不可挽留,但前路漫漫,來日方長,思念是不可避免的,一個“莫上樓”,恰恰寫出了女子對情人相思的綿長。詞人能夠準確把握住她這樣的一種心理特征,以一種看似平淡的筆調慢慢寫來,可說是寫出了人物的神韻。小詞多以景語作結,以景寓情,而這首詞以看似突兀的白話作結,特別顯出詞人的錦心妙思。
離情詞易寫難工,尤其是這樣以平淡含蓄的語言寫出深情最為難能可貴。游次公這首詞,以風雨開始,以風雨貫穿,又以風雨結尾,層次井然,卻讓人沒有重復之嫌。其中點染女主人公的一腔深情,寥寥數筆,耐人尋味,因而稱得上是送別詞中的上乘之作。(徐到穩)
寫生蛺蝶圖 【宋】趙昌 故宮博物院藏
鏈接 宋代群臣朝覲出使的宴餞之制。宋代群臣朝覲出使之際,皇帝按例賜以宴食,其禮按群臣等級與不同情況各有規定。
(1)宋初承五代舊制,節度使以下武臣入覲、被召及使回,由客省負責賜酒食:節度使十日,留后七日,觀察使五日。任滿代還,賜節度使五日,留后三日,觀察使一日;防御使、團練使、刺史則賜生料。節度使以私故進京,步軍都虞候以上使回,亦賜酒食、熟羊。
(2)群臣出使回朝,晉見日,面賜酒食。如出使者系宰執、宣徽使、使相,則由樞密使作陪;如系三司使、學士、東宮三師、仆射、御史大夫、節度使,則由宣徽使作陪;其余官員依次差降。宰執、使相、節度使出使告辭日,賜酒食,當直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以上、皇親、觀察使預坐。
(3)群臣表賀,賜衣;奉慰,特賜茶酒,或賜食。外官遣人進奉,亦賜酒食或生料。自十一月一日至正月底,遇五日起居,百官皆賜茶酒。
(4)大中祥符五年(1012),詔兩省五品、尚書省四品、諸司三品以上官出使,許同僚湊錢餞行,并休假一日。其余官員有親屬僚友出使,許在休務日餞別。
(5)外國使者來朝,見、辭日,皆賜宴內殿或都亭驛,近臣及刺史、正郎、都虞候以上預坐。
上一篇:《兩宋詞·陸游·卜算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柳永·安公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