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衎
問君何許水邊村①,亦有扁舟乘興人②。
無限好山茅屋外,他年倘許我為鄰。
【注釋】
①何許:何處。②扁舟乘興人:用雪夜訪戴的故事。《世說新語·任誕》:晉代王徽之居山陰,夜雪初霽,忽憶剡地戴逵,即乘扁舟往訪,既至其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評說】
本詩選自朱存理《珊瑚木難》卷二。
李衎(1245—1320),元代畫家,號息齋,薊丘(今北京)人。善畫竹,見本書趙子昂《題息齋竹》“評說”。這幅《水村圖》是李衎為錢仲鼎所作,并題詩其上。姚式有跋語,云:“息齋居士舊嘗為德鈞(錢仲鼎之字)作《水村圖》,題云:(略)既還吳興,復來見子昂。此圖意象融會,令人應接不暇,又何暇詩,非德鈞詎能領會耶。姚式書于姑蘇寓館。”(《珊瑚木難》卷二)趙孟頫也為錢仲鼎作過《水村圖》,有題跋,無詩,同時代和后代有許多人為《水村圖》題詩,此為另外一幅,不能混為一談。陳衍《元詩紀事》卷一○,誤將李衎題詩系于姚式名下,乃因未細審姚式題語造成的。
這首題詩沒有從題畫正題著筆,純寫觀看錢仲鼎水村后的感想,補出自己作圖的緣由以及卜鄰的意愿。題詩從錢仲鼎的水邊村發端,首句用問號,明知故問,活潑詩的氣氛。次句暗用雪夜訪戴的典故,描寫錢仲鼎的友人(包括詩人在內)不因河水阻隔,自會乘興往訪。第三句,詩人盛贊錢仲鼎水村景色幽美,點出他作畫的原因。無數嘉山環列在茅屋外,也就成為《水村圖》的畫面具象。結句寫出詩人卜居為鄰的愿望,以水村逗起人們長期居住的魅力暗示它的自然美,收結全詩,進一步強調了自己作畫的緣由。這首詩不寫題畫正題,卻著重表現自己為錢仲鼎水邊村作畫的創作激情,與一般題畫詩的寫作方法迥異,別開生面。
上一篇:《題水墨落花胡蝶扇面》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水檻風涼扇》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