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民歌·刺巴郡守詩》原文與賞析
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披衣出門應,府記欲得錢。語窮乞請期,吏怒反見尤。旋步顧家中,家中無可為。思往從鄰貸,鄰人言已匱。錢錢何難得,令我獨憔悴。
這好像是電影中的一組鏡頭,通過一個個畫面,記錄了東漢末年官吏逼租逼稅的一個片段,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貪暴和勞動人民的怨憤,揭露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
“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披衣出門應,府記欲得錢。”這是一個多么陰森、恐怖的場面!狗為什么“汪汪汪”叫得這么兇?是官府的差役狠勁地敲門;農夫披衣推開門一看,原來是官吏來要稅錢。“喧喧”,聲音大而嘈雜。開頭這四句,如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一下子把官吏逼稅、雞犬不寧的情景展示在讀者的面前,揭示了逼稅和抗稅之間的矛盾。
“語窮乞請期,吏怒反見尤。旋步顧家中,家中無可為。”該說的話都說盡了,官吏就是不答應,農夫只好請求另定一個期限。官吏非常生氣,怒不可遏,更加怪罪。“語窮”,話說盡了;“乞”,請求; “見尤”,怪罪。農夫被逼無奈轉身進門,看看家里空無所有,實在沒有辦法。這四句,言簡意賅,意思十分明確,非常簡潔地揭示出農夫一貧如洗的狀況和官吏逼稅,農夫哀求的情景,生動逼真,十分精彩。
最后四句: “思往從鄰貸,鄰人言已匱。錢錢何難得,令我獨憔悴。”這是說,心想到鄰居家借錢,但是鄰居家人說錢已經沒有了。錢啊錢,多么難得到,真使我無比憔悴。這是農夫被逼無奈的痛苦呻呤。
這首民歌所反映的不是一家一戶的個別現象,而是廣大勞動人民受剝削、受壓迫的一個縮影。詩篇的最后四句中的“思往從鄰貸,鄰人言已匱”,畫龍點睛,把普遍貧窮這一事實展現在讀者面前。同時,也將詩篇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民歌以白描的手法,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階級壓迫和階級矛盾,這是那個時代真實生活的畫卷。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那呵灘(選二首)·其四》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明代民歌·劈破玉歌·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