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鰲
六幅冰綃掛翠庭①,危峰疊嶂斗崢嶸。
卻因一夜芭蕉雨,疑是巖前瀑布聲。
【注釋】
①冰綃:雪白的畫絹。
【評說】
本詩選自劉道醇《圣朝名畫評》卷二。
李成(919—967),五代末宋初畫家,字咸熙,先世為唐宗室,五代時家室衰落,遷居營丘(今山東昌樂),人稱“李營丘”。一生憂郁不得志,放意于詩酒、繪事之中。擅畫山水林木,“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圖畫見聞志》)。郭熙得其真傳,并稱“李郭”。
李成這幅山水,張于曹武惠王(曹彬,謚武惠)宅第。劉道醇評李成畫“思清格老,古無其人”,此畫可為代表。直史館劉鰲,精于書畫鑒賞,觀此畫后愛之不已,因題作本詩,“識者以為實錄”。
劉鰲詩先從畫面落筆。近處,巖嶂重疊,遠處,危峰突兀,呈現出強烈的層次感,故詩云“斗崢嶸”。畫幅上布滿綠色,映得曹武惠王宅庭成為翠庭。詩意與劉道醇評:“峰巒重疊,間露祠墅,此為最佳”(《圣朝名畫評》)完全符合。詩的后半首,寫營丘的山水畫如有水聲。前代畫論家常常以畫有水聲的藝術效果,來表現畫家山水畫技藝的高超,如朱景玄記載唐明皇稱贊李思訓的畫,說:“卿所畫掩障,夜聞水聲”(《唐朝名畫錄》)。劉鰲不直接說畫有水聲,卻用“卻因一夜芭蕉雨”襯一筆,然而說“疑是巖前瀑布聲”,使人疑以為是畫面上巖石間傾瀉下來的瀑布聲。如此寫來,其藝術效果更佳。
上一篇:《題李成寒雅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李成山水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