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
江云亂人目,江水綠人衣。
苔雨疑將濕,林風聽漸希
吳儂歌竹送①,越客采菱歸。
不見滄洲老②,垂楊拂舊磯。
【注釋】
①吳儂:吳地人。蘇軾《書林逋詩后》:“吳儂生長湖山曲,呼吸湖光飲山綠。” ②滄洲:濱水之地,古時多指隱者居處。南齊·謝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滄洲老,即隱居者。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一二。
一畫數題,在畫史上并不罕見,此即一例。畫家本來就有題詩一首,詩人李東陽觀賞倪云林的山水畫作,不覺神游其間,欣然提筆,“次倪韻”復詠之。“江云亂目”、“江水綠衣”、“苔雨將濕”、“林風漸媳,直把倪畫清遠蕭疏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林梢水際似流動著一縷淡淡的輕煙,岸邊的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時隱時現,若有若無,直叫人眼發花,產生“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泛》)的邈遠迷蒙之感。翠色的山林在江云水霧的浸潤下,濃得幾乎可以溢出翠綠的水分,濃得幾乎使整個空氣中都充滿了翠綠的分子,人行空翠中,整個身心都被浸潤了,頓時產生一種“江水綠人衣”的涼意,神清氣爽。“苔雨疑將濕”也正是這一意境的深化和再現,身處其中,似真似幻,空靈超妙,聽著林間清風,靜享天籟。林風越來越稀,越來越遠,忽而從竹林中傳來了聲聲吳儂軟語,歡歌陣陣,原來那是吳越女子采菱歸來了,頓時劃破了山間的寧靜。這樣靜中有動,動中有聲,不論畫中是否有人,都賦予畫面一種真實而濃烈的生活氣息,使人感到如臨其境。靜而不陰森死寂,動而不喧囂聒噪,從而構成了深遠寧靜而又清新活潑的優美意境。雖然畫面上始終未見隱遁山林的高士,但條條垂楊在春風中裊裊拂動,惹逗舊磯,吸引著高人逸士在這樣的境界中“處順”、“幽棲”。
上一篇:《題兩峰蓑笠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六君子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