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聘
敢道神仙張志和①,汀鷗沙鷺共煙波②。
偶拋漁艇來人海,肯為金襕脫釣蓑③。
【注釋】
①敢道:冒昧地說起。張志和:唐代詩人,字子同,號煙波釣徒、玄真子,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肅宗時游太學,登明經第,待詔翰林,后因事左遷,遂浪跡江湖,隱居于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多年。②汀(ting):水邊的小洲、平地。煙波:霧靄蒼茫的水面。崔顥《登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③肯:豈肯,豈能。金襕(lan):指華美的官服。
【評說】
本詩選自故宮博物院藏羅聘《兩峰蓑笠圖》掛軸題詩。
《兩峰蓑笠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看作是畫家的自畫像。畫名中“兩峰”是他的號,由此可以推判,畫上披蓑戴笠的漁父正是畫家自己,所以在畫面的落款中,畫家題道:“蓼洲漁父自題于都門”。明白了這點之后,我們再來看題畫詩,也就容易多了。詩中所寫張志和并非畫家的主旨所在,而是借以自況,抒寫自己的情懷。冒昧地談起張志和,他整日與水邊的汀鷗、沙鷺為伴,沉浸在煙波浩渺的江湖之中。這般生活倒是輕松愜意,沒有任何塵世的紛擾,如同神仙一般,對張志和隱逸生活的企羨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在張志和前冠以“神仙”二字,就簡潔準確地傳達出了這種情感。這還只是詩意的一個層面,在第二句中,“煙波”一語雙關,作者更是借以自表心意。在這煙波江上,我與“煙波釣徒”一起,共與汀鷗為盟。那么畫中的漁父不正就是畫家的自我形象嗎?三、四兩句把自己的這一理想與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而且態度非常堅決。詩中說道,即使偶爾拋開漁艇,來到茫茫人海和喧囂的塵世之中,就憑我的意志和信念,官爵金襕又豈能引誘我脫去蓑笠,放下釣竿,在泥淖之中隨波逐流呢?
上一篇:《題黃筌芙蓉》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倪云林畫》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