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
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①。
遙想少年豪俠處,五陵鞍馬洛陽街②。
【注釋】
①“天下”句:蘇軾《獄中寄子由》:“是處青山可埋骨。” ②“遙想”兩句:用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東風。”五陵:長安豪門貴族聚居地。洛陽街:繁華熱鬧的地方。
【評說】
本詩選自汪砢玉《珊瑚網》卷三四、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五○。
玉山,即顧瑛,元代詩人,字仲瑛,昆山(今屬江蘇)人。他不就元人辟用,終生不仕,卜筑玉山草堂,與四方高士張仲舉、柯九思、張伯雨、倪瓚、楊維楨等,飲酒賦詩,人稱“玉山主人”,有《玉山璞稿》。
這幅畫,使用白描手法,師法李伯時,《珊瑚網》記載云:“崇禎七年閏中秋,新霽,閱玉山像,清腴微須,頂笠束玦,躡玄舄,執孔雀尾扇,坐云鶴褥,有書一冊在傍,白描如鐵線。”有人以為倪瓚不喜畫人物,錢杜《松壺畫憶》卷下云:“迂公畫,家藏三幀,(略)其一為顧仲瑛畫像。俗言云林不喜作人物,余所藏三幀皆有之,古名家無所不能,又豈世俗能窺測擬議哉!”其言信然。
顧嗣立《元詩選初集》之《玉山璞稿·顧瑛傳》云:“嘗自題其像曰:(詩略)”顧氏以為這首詩是顧瑛題的,誤。顧瑛小像圖乃倪瓚寫,詩亦是他題的。張丑《清河書畫舫》卷一一下、汪砢玉《珊瑚網》卷三四、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五○,均作倪瓚作,《珊瑚網》和《式古堂書畫匯考》兩書并載倪迂題記云:“謂其人有意于榮進與詠歌彈琴,誦古人之書。謂其闊略于世故與!能擴先人之業,昌大其門閭,逍遙戶庭,名聞京都。忽自逸于塵氛之外,駕扁舟于五湖,性印朗月,身同太虛,非欲會玄覺于一致,而貫通于儒者耶!倪瓚造,戊戍八月,法喜精舍樓。”戊戍,為元至正十八年(1358)。
讀這首題畫詩,一定要與云林的題記參照起來,才能領悟詩的旨意。詩從畫面形象下筆,“儒衣”、“僧帽”、“道人鞋”,顧瑛畫像上的服飾,是儒、道、釋三教的綜合,而顧瑛的思想、精神、襟懷,也貫通于三教。他有意于榮進,能擴大先人之世業,又自逸于方外,性印朗月,身同太虛,會佛、道于一致,而與儒學相貫通。正因為他思想之闊略、通脫,看破紅塵,所以詩人次句要稱道他“天下青山骨可埋”。第三、四句,轉到昔日顧瑛生活、氣概的描寫上。顧嗣立說他:“世居界溪之上,輕財結客,年三十,始折節讀書。”(《元詩選初集》之《玉山璞稿·顧瑛傳》)所謂“少年豪俠”、“五陵鞍馬”,就是形容顧瑛這位貴家子弟在繁華熱鬧的市區,豪爽地施財結交朋友。全詩在今與昔、三教貫通與少年豪俠的強烈鮮明的比照中,表現出顧瑛思想的變化、成熟的歷程。詩句與題記互相配合,遠遠超出畫面具象,題畫詩補出了豐富的畫外意,幫助賞畫者和讀詩人更深入地理解此畫此詩的詩情畫意。(吳企明)
上一篇:《題顧愷之秋江晴靄圖二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風號大樹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