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汪莘·水調歌頭》汪 莘
汪 莘
草木自成歲,禽鳥已春聲。仰觀俯察①,多少宇宙古今情。遐想炎黃以上,逮至漢唐而下,幾個費經營。巢許有真意②,無責自身輕。富與貴,貧與賤,死還生。方壺歲晚③,深感梅蕊向人傾。造物元來無物,有物還應自造,人意幾曾平。天際識歸路,野鶴忽長鳴。
注釋 ①仰觀俯察:《易·系辭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②巢許:巢父和許由的并稱。相傳皆為堯時隱士,堯讓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隱居不仕者。③方壺:傳說中神山名。一名方丈。
鑒賞 汪莘是一位有隱逸情懷的詞人,年輕時曾隱居黃山,并對這種生活十分沉醉,所以有不少表達隱逸思想的作品,這首詞就是其中之一。
上闋從歲月的變遷聯想到歷史的沉浮,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向往。開篇先從自然界的變化寫起。生活在大自然中,對于四時景物的變化便有非常敏銳的感受。此時應當是初春,所以不免感慨草木又度過了一歲,而禽鳥開始活躍起來,為迎接春天,發出美妙的鳴聲。這是很動人的描繪,充分展現了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曾有“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表達,詞人此時也效法古人,從對自然的觀察中,領會宇宙人生的奧秘。縱觀歷史的潮流,他發現上至炎帝黃帝的圣績,下至漢代唐代的功業,無不是由人苦心經營而來的,于是對追求功名權勢產生了厭倦,“費”字可以看出這種批判態度。而他真正向往的是巢父和許由那樣的隱逸生活,他認為巢、許二人不接受天下之位乃是得到了人生的“真意”,而沒有責任的生活才一身輕松,逍遙自在。
梅鶴圖 【清】 虛谷 故宮博物院藏
詞人將功名利祿皆當作過眼煙云,所以在下闋開篇即列舉了人生難以逃避的幾種命運,借以說明富貴、貧賤、死生皆沒有太大的差別,世人完全不必太在意,這里也可以看出安貧樂道的豁達情懷。他追求的是梅妻鶴子的閑逸生活,因而將自己隱居的地方稱為“方壺”,意為神仙的住處。與他結交親近的不是塵世的俗眾,而是超凡脫俗的梅花,“梅蕊向人傾”以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作者品味的不凡。接著又以充滿哲理的語言表達了對“造物”的看法:“造物”本來是空無一物的,世上的萬物皆是自生自滅,而人們的心意卻很難平靜地領會到這一點,此處隱隱流露出無奈。為了排遣這種心情,他放眼天際,看到了回家的道路,而耳畔突然響起野鶴嘹亮的鳴聲。“歸路”一詞一語雙關,亦可指回歸心靈家園的道路,而鶴鳴則充滿了詩情畫意,使全詞的意韻顯得更加悠長。
這首詞中,一個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隱者的形象飄然而出。雖然并不是特別著名,然而清新的語言,天然的本色,亦使它成為別具一格的佳作。(常迎春)
漁村小雪圖 【宋】王詵 故宮博物院藏
上一篇:《兩宋詞·蘇軾·水調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崔與之·水調歌頭》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