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平生久要劉文叔①,不肯為渠作三公②。
能令漢家重九鼎③,桐江波上一絲風④。
【注釋】
①平生久要:《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援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久要,猶言舊約。平生,少時。劉文叔,指東漢光武帝,諱秀,字文叔。②渠:其,指劉文叔。三公,朝廷中最高的官位。③九鼎:國家社稷之象征。④桐江:建德(今浙江梅城)至桐廬一段的富春江。嚴子陵曾隱居于此。嚴子陵釣臺位于桐廬縣西。
【評說】
本詩選自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五。
嚴子陵即嚴光,是東漢光武帝時的高人、隱士。他少年時曾與光武帝劉秀一同游學,關系甚密。劉秀稱帝后,嚴子陵卻變姓隱匿,劉秀派人四處尋覓,征召至京,授與他諫議大夫的官職,嚴子陵沒有接受,隱居在富春江畔。嚴子陵是位真正的隱士,不為名利所動,歷來文人對他極其仰慕。黃庭堅的這首題畫詩即敘述了嚴子陵雖有滿腹經綸,卻不愿為官,隱居于富春江的故事,贊賞他真正的隱士風范。特別是詩的最后一句中的“一絲風”,既指畫面所繪為微風波起時的嚴子陵釣灘景色,也兼指嚴子陵的高風亮節。畫家李伯時對繪畫的各種題材無所不精,其中“尤工人物,能分別狀貌,使人望而知其為廊廟、館閣、山林、草野……”(《宣和畫譜》卷七)并作過《九歌圖》、《免胄圖》、《醉僧圖》等許多人物畫。這幅嚴子陵釣臺圖像雖已不可見,但從黃庭堅的這首題畫詩中可以想見其畫必定充滿了野逸、超凡之氣,使人一望即能感受到嚴子陵的高風亮節及隱士風神。
上一篇:《題伯時天育驃騎圖二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八大山人水仙卷》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