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
《韭花》一帖重璆琳,千古華亭最賞音。
想見晝眠人乍起,麥光鋪案寫秋陰。
《韭花》,五代楊凝式尺牘,為楊氏行楷代表作(楊凝式,參見楊凝式《題懷素酒狂帖后》賞析)。該帖真跡清末為羅振玉所藏,清內府所藏為摹本。書法淳古淡雅,風度凝遠可愛,深得王羲之《蘭亭序》神理,為古帖杰作。刻入《玉煙堂帖》、 《停云館帖》、 《秀餐軒帖》、 《三希堂法帖》等。璆(qiu),美玉。琳,青碧色的美玉。論書詩首句是說,楊凝式的著名墨跡《韭花帖》,比美玉還要珍貴。
“千古華亭最賞音”。華亭,即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參見朱彝尊《題董尚書墨跡》賞析。董其昌為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人稱董華亭。董其昌十分贊賞楊凝式書,特別是《韭花帖》。他曾跋曰: “少師(楊凝式) 《韭花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比他書欹側取態者有殊。”最賞音,即最為贊賞,最是知音。董其昌評《韭花帖》為“蕭散有致”,確實是知音之論。試看該帖,其用筆大抵藏鋒斂鍔,意閑求韻,如羚羊掛角,滅跡隱端;其點畫轉折,皆絕痕跡,如錐畫沙,印印泥,沁出一派不急不緩的清遠之氣;再如結體,善移部位而不松散結構,略含側勢而不欹側取態,給人以隨字變轉的自如之感;其章法布白更有特色,字距行距特別寬舒,讓活潑潑的空靈之氣彌散其間,有疏可走馬之致,無藩籬不固之弊,特妙的是落筆字距還帶有茂密意趣,以下越寫越寬疏蕭散,姿態也越奇逸酣足,仿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可謂無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 “蕭散有致”一語,可謂探得該帖驪珠!
“想見晝眠人乍起”。這是聯系該帖文字內容懸想書法家揮毫前的起居神態。 《韭花帖》首四句寫道: “晝寢乍興,輖(zhou)饑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其后又有“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之句,故詩人又進而寫道: “麥光鋪案寫秋陰”。麥光,唐龍須所產優質宣紙名,見《方輿勝覽》。秋陰,秋天的樹陰或屋陰之下。綜觀第三、四兩句,可說是這首論書詩的獨到之處或重要特色,它以示現的藝術方法, “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遙想當年書法家晝寢乍起,蒙人“猥賜盤飧”,喜之如何,于是在秋陰之下,幾案之上,鋪起精良的麥光紙揮毫書寫起來,不用說,這必然是心手雙暢,翰逸神飛了。 “蕭散有致”的杰作《韭花帖》,就是這樣誕生的。
上一篇:《茅屋諷經圖軸》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錢舜舉青驄馬》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