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浣溪沙》原文與賞析
好是身沾圣主恩,紫襕初降耀朱門。合郡人心咸喜賀,拜圣君。竭節(jié)盡忠扶社稷,指山為誓保乾坤。看著風(fēng)雨雙旌擁,賀明君。
這是一首拜朝天恩、歌頌功德的歌辭。
全辭無甚難解之處。上闕,“好是”為贊美之詞。言身沾圣祖之恩惠,實是種無上的光榮。“襕”為古時上下衣相連的服裝, “紫襕初降耀朱門”, 自是說皇上派來個新官到敦煌郡上任,圣恩普照,光耀朱門,極有喜氣。于是呢,全郡上下,皆相喜賀,共拜圣君。
下闕,盡是盡忠報國的誓詞:竭節(jié)盡忠,扶保社稷江山;指山發(fā)誓,力保乾坤無恙。放冒風(fēng)塵雨露,擁旌馳騁,掃蕩夷虜,再賀圣明的君主。意思是很簡單的。
此辭突出了一個“君”字,充分體現(xiàn)出封建社會“君君臣臣”的傳統(tǒng)觀念,即 “君”是上天派到塵世做主人的,“君”即真龍?zhí)熳樱谌碎g自是至高無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君”的恩澤遍及四海,身沐 “君”恩,普通百姓當(dāng)然得感恩戴德。然而,光是感恩還是不夠的,更主要的還是要為 “君”效力,扶保 “君”的乾坤社稷。因此呢,愛國保國的第一要義是愛 “君”保 “君”。這種忠君思想,在這篇歌辭里確有較集中同時也較 “露骨”的表現(xiàn)。
由是,整首辭中除了這個忠君思想便也沒有什么別的東西了。前一闕是皇恩浩蕩,后一闕是誓死忠君。前后相貫,倒也頗有些氣勢。
然而,這畢竟是民間詞手新作,代表的是普通百姓的審美取向與欣賞趣味。若一味地挑毛病,未免有點過于吹毛求疵了。
那么,我們回過頭再看一看這首詞。簡單地說,上闕是寫景的,大體上是實寫;下闕是寫情的,大體上是虛寫。如是,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卻也頗合法度。
從格律上說,也是很工穩(wěn)的。加之遣詞用句穩(wěn)厚明晰,使得全詞讀來意韻風(fēng)生,鏗鏘有致。如 “竭節(jié)盡忠扶社稷,指山為誓保乾坤”句,既工穩(wěn),又著實顯示幾分豪氣,倒正合了普通黎民百姓的欣賞口味。
上一篇:《唐代民歌·浣溪沙》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無名神·燈檠怪(絕句)》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