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鄭思肖(1241—1318),元代詩人、畫家。字憶翁,號所南,又號三外野人,福州連江(今屬福建)人。宋末,應博學宏詞科,元兵南下,叩闕上太后、幼主疏,疏辭切直,忤當路,遂隱居吳中(今江蘇蘇州),寄食城南報國寺以終。 《遺民錄》云: “所南初名某,宋亡,改名思肖,即思趙。憶翁與所南,皆寓意也。坐臥不北向,扁其堂曰本穴世界,以‘本’之十置下文,即大宋也。”處處表現他懷念故國的深厚感情。他善畫墨蘭、墨竹、墨菊,寄寓愛國思想。存世作品有《國香圖卷》、《竹卷》、《墨蘭》等。著有《心史》、《一百二十四圖詩集》等。
這首自題《寒菊》圖詩,集中表現了鄭思肖的思想品格和胸懷襟抱。詩從晚香著筆: “花開不并百花叢”,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時節盛開,獨有菊花挺立在凌厲的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斗艷。鄭思肖畫菊,已有“菊性介烈高潔,不與百卉同其盛衰” (史正志《菊譜前序》)的藝術意想,再經過題畫詩一點,用意就很清楚。接著,詩人又寫道“獨立疏籬趣未窮”,獨立,承上句意,是說百花已經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籬旁,意趣無窮。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風拒霜、獨放光華的自然之趣,也是畫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潔堅貞、真淳自得的主觀之趣。詩句融入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譜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說法,云: “歲華晼晚,草木變衰,乃獨曄然秀發,傲睨風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與鄭思肖詩句的題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幫助我們領悟鄭思肖詩歌意象的深刻內蘊。
后兩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詩意深轉一層。菊花盛開后,在枝頭逐漸枯萎,花瓣并不凋謝落地,故云“枝頭抱香死”。北風,在南宋文學家的筆下,象喻來自北方的貴族統治集團的侵擾,這里指蒙元統治集團。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統治集團,表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這兩句詩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詩:“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鄭思肖略事點化,使詩的意蘊更為深化,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
這首詩題詠的對象是畫上的菊,詩歌的重點是托物言志,不在于發揮畫理,因此具有詠物詩的特征。全詩寫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現菊花自然屬性的同時,攄寫了鄭思肖的愛國情操,既表現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畫的繪畫美,又表現了畫家兼詩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與社會性得到和諧的統一,這首題畫詩也便有了崇高的審美體驗和深睿的哲理含蘊,使讀者從中獲得美感愉悅和生活啟迪。
上一篇:《寒林鴝鵒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廬山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