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執信
青蓮居士李謫仙①,醉倒天子妃子前②。
夢中狼籍作囈語③,已入簫韶壓管弦④。
長安市上酒家眠⑤,沉香亭畔何殊焉?
少陵野老眼狹小⑥,歌詠生憎不上船。
近代詞臣那敢爾,禮法拘牽才委靡⑦。
黃公詩骨高嶙峋⑧,史官如雨不著身⑨。
雄才狂醉空自信,余事青蓮恐笑人。
丹青闌作青蓮貌⑩,或是前身那可料。
人生詎得總榮華(11),我輩故應長潦倒(12)。
江東酒濃秋色暮,太息黃公曾飲處。
不見圣朝愛士過唐明(13),詩人千里隨船行。
【注釋】
①青蓮居士:李白自稱。謫(zhe)仙:天寶元年,賀知章見李白作品,稱之曰:謫仙人”。
②“醉倒”句:指唐玄宗、楊貴妃在沉香亭賞牡丹,令李白賦《清平調》一事,事見宋人樂史《李翰林別集序》。③狼籍:零亂不堪貌。囈(yi)語:夢話,此處指李白醉夢中作《清平調》。④簫韶:原是舜時的樂曲總稱,后泛指天子之樂。壓:壓倒。⑤“長安”句: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⑥少陵野老:唐代詩人杜甫自號。⑦拘牽:拘束牽制。⑧詩骨:詩的風骨。嶙(lin)峋(xun):山崖高峻之貌。⑨著:挨上。⑩丹青:繪畫。闌(lan):信手勾畫。(11)詎(ju):豈。總:都。(12)故:同“固”,本來。潦倒:窮困不得志。(13)圣朝:本朝。唐明:唐玄宗俗稱唐明皇,略稱“唐明”。
【評說】
本詩選自趙執信《飴山詩集》卷六。
趙執信(1662—1744),清代詩人,字仲符,號秋谷,又號飴山,益都(今屬山東)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后遷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討,修纂《明史》。二十八年,因“國喪”期間觀演《長生殿》而被革職,一直抑郁困頓至老。其詩思路劖刻,結體清真,脫去凡近,直而不俚,高而不詭,有較強的社會意義。有《飴山詩集》。
這首七古題畫詩,是趙執信看過顧景星《先生不上船圖》而寫。顧景星,字赤方,號黃公,蘄州人。明朝貢生,清康熙時舉博學鴻詞科,以病辭。他博聞強識,工于詩文,有《白茆堂集》等。顧氏具有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因而對李太白也極為推崇。他想象李白那種“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傲岸性格,遂令畫工作《不上船圖》。在題詩中,趙執信充分肯定了顧氏的才華和清高,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清代統治集團鄙棄和壓抑知識分子的憤懣不平。
全詩從李白醉倒沉香亭入手,由古及今,詠史抒懷。青蓮居士確實無愧于“謫仙人”之號,全然不為世俗所羈,無拘無束,竟當著天子貴妃之面狂醉囈語,狼藉不堪。酣醉賦詩《清平調》,出神入化,已被天子配樂歌唱,壓倒其他一切樂曲。這一切竟與醉眠長安道上沒有什么不同。誠如少陵詩中所云:“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但少陵之詩未免眼界狹窄,對“謫仙”“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無禮態度深表不滿。無論是顧氏,還是詩人,對這一傲岸不屈,蔑視權貴的人格力量大為贊賞。詩人由此聯想起社會現實,當今之世,文學侍從之臣,哪敢像李白那樣縱酒任性,只是唯唯諾諾,受煩瑣而嚴厲的禮法拘束牽制,雖然才華橫溢,卻委靡不振,畏縮而不敢露。只有黃公尚能存其古意,徒然自信其雄才狂醉,詩骨嶙峋峭拔,因而連個翰林學士之類的清苦之官也沒有取中。李白的雄才傲岸尚且一度受玄宗的賞識,供奉翰林三年,相比之下,不覺自感慚疚,應為太白所恥笑。
最后八句,詩人便由情及畫,再由畫抒情,對清代統治集團進行強烈的諷刺批判。畫中的李白形象,是畫師根據顧氏之貌而作,也許青蓮正是他的前身。面對著畫中暮秋之色,這是顧氏曾經借酒澆愁的江東地方,因而長為嘆息:人生豈能都享受富貴榮華,我們這些人本來應該長期潦倒窮困。這一嘆息,既為顧氏身世,也為自己而嘆息。全詩以反語作結,對滿清壓抑人才進行了強烈的抨擊。明皇尚能容忍太白狂傲三年,而現在呢?像他一樣的詩人騷客,才子狂人,卻只能浪游江湖,隨船飄泊四海。其中飽含了詩人多少辛酸,同時,對現實政治的批判也達到了最高潮,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題韓干畫照夜白圖四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顏碑》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