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悲懷三首
元 稹①
(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②。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③。
野蔬充膳甘長藿④,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fù)營齋。
(二)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⑤。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⑥。
【注釋】
①元稹:見《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②“謝公”句:元稹妻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最小的女兒。此以謝安最偏愛侄女謝道韞之事為喻。黔婁:戰(zhàn)國時齊國的貧士。此自喻。言韋叢以名門閨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順?biāo)臁?/p>
③藎篋:竹或草編的箱子。泥:軟纏,央求。
④藿:豆葉。
⑤鄧攸:西晉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晉書·鄧攸傳》載:永嘉末年戰(zhàn)亂中,他舍子保侄,后終無子。潘岳:西晉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詩》三首。這兩句寫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傷自己無妻無子的命運。
⑥“同穴”四句:希望死后與妻同葬一處。又希望來世再為夫妻。但這些希望都難以實現(xiàn)。現(xiàn)在能做到的,只是徹夜難眠,以刻骨銘心的苦苦思念來彌補她生前所經(jīng)受的艱難困苦。
【詩本事】
韋氏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幼女,二十歲時嫁與元稹。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七月,韋氏去世。此詩約寫于元和六年前,時元稹在監(jiān)察御史任上。
【賞評】
元稹與妻子韋叢感情甚篤,在她生前便寫過《望驛臺》等相思詩句。這三首作于韋叢逝后。第一首回憶夫婦兩人清貧生活,頷聯(lián)工整而有情,摹繪出一個賢惠女子形象,頗有名。尾聯(lián)讓人想起“欲養(yǎng)親不待”,韋叢生前不但未能過上安逸生活,和元稹也是聚少離多。宦游無奈,詩人心中一定充滿痛悔與內(nèi)疚吧。
第二首首聯(lián)、頷聯(lián)是真實言語。頸聯(lián)中“也曾因夢送錢財”于格雖不高,于情則可會。末句“貧賤夫妻百事哀”寫出世態(tài)故而流傳不衰。
第三首由死別之悲感至整個人生之悲,“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思念亡妻難以合眼,以圖報答妻子諧子未諧的內(nèi)疚,情何癡而意何纏綿,思何苦而心何慟傷!
【詩評選輯】
①清·孫洙《唐詩三百首》: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范圍者。勿以淺近忽之。
②清·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微之詩云“潘岳悼亡猶費詞”,安仁《悼亡》詩誠不高潔,然未至如微之之隔陋也。“自嫁黔婁百事乖”,元九豈黔婁哉?“也曾因夢送錢財”,直可配村笛山枳耳。
③現(xiàn)代·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夫微之悼亡詩中其最為世所傳誦者,莫若《三遣悲懷》之七律三首。……所以特為佳作者,直以韋氏之不好虛榮,微之之尚未富貴,貧賤夫妻,關(guān)系純潔,因能措意遣詞,悉為真實之故。夫唯真實,遂造詣獨絕歟!
上一篇:王昌齡《送魏二》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