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妹我倆是一家,
相親相愛象糍粑,
若是偶然生點氣,
若是偶然吵句把,
哥氣了就到門外劈柴火,
妹氣了就到摟上紡棉花。
勞動氣散人攏來,
誰也不曉得我倆吵過架。
——田兵等編《布依族文學史》
在古代,勞動人民要獲得美滿的婚姻是不容易的事,因此,當他們或通過斗爭,或結婚后經過生活實踐,締結了真正的愛情后,便格外珍惜它,不讓別人破壞,也不讓自己的輕率之舉誤傷了這艱難神圣的結合。這首《誰也不曉得我倆吵過架》,就是貧賤夫妻間為維護愛情生活而作的一番真誠談吐,以心碰心,親切感人。
“哥妹我倆是一家,相親相愛象糍粑”,是全歌的總起。糍粑,糯米所制,性粘,為農家所習見,抒情主人公以此比喻他們夫妻間和諧親密的感情,質樸且又形象。 “若是”四行,從反面說起,假設中抒發親愛之情。 “若是偶然生點氣,若是偶然吵句把”,用語極有分寸, “若是……”本是不構成現實的假定性判斷,但抒情主人公還是生怕擴大了本不存在的矛盾,在說出這個假定時,還是用了“偶然”,用了“生點氣”、 “吵句把”這樣的限定性詞語,把矛盾的規模僅放在芥蒂微末的小事上,對夫妻和諧生活和感情的珍重、維護,于此足見出何等虔誠。 “哥氣了就到門外劈柴火,妹氣了就到樓上紡棉花”,是解決可能出現的上述齟齬的辦法,他們不愿激化矛盾,又害怕傷了對方的自尊心,表示要借勞動以克己,鈍化矛盾,消氣寧人,以達到新的和諧。看似平淡,但其中包容了多少愛意,多少寬容和理解呵! “勞動氣散人攏來,誰也不曉得我倆吵過架”,把互相忍讓,鈍化矛盾的用意最終特意說出。在那個容不得愛情的舊社會,舊勢力和習慣勢力的風刀霜劍總是以傷害男女美滿婚姻為樂事的,所以,夫妻們淡化矛盾,對內可以維護愛情的永久性,對外乃是為了維護相愛的驕傲,維護愛情的神圣與尊嚴。至此,我們回過頭來看詩歌的起始兩行,便感到,這些假設,都是在具體強化著“相親相愛象糍粑”這一情感的核心。
這首民歌有一種樸素的美。抒情主人公不是直抒對對方的熱戀,也不是歌唱愛的纏綿,而是別開生面,談講如何化解夫妻間的矛盾,生活的實感很強。語言均為農家常用語,事象亦農家所常見,親切、溫暖,散發出溫馨和睦的農家生活氣息。如果說熱戀時的愛情如烹油烈火,離散后的戀情像雁斷深秋,那么這里表現的貧賤夫妻間的婚后感情則恰如水繞山環的山溪,或者就如歌中所語:“象糍粑”一般粘連。語言是樸素的,意象是樸素的,抒情方式是樸素的,所要表達的愛情也是樸素的。美學家說,樸素是高貴的美;那么這首民歌正是用樸素的美完成了對高貴的美的歌唱。
上一篇:《袍中詩》原文|賞析
下一篇:《豫州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