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破陣樂》原文與賞析
秋風四面足風沙,塞外征人暫別家。千里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
這首樂府詩不是表現傳統《破陣樂》的“破陣”之意,而是表現征人別家的內容。通過出征士兵之口反映軍旅生活的艱辛,表現士兵盼望出頭之日的厭戰情緒。
“秋風四面足風沙”,透過征人的視覺展示了塞外惡劣的自然環境,荒漠之上秋風四起,卷起的風沙鋪天蓋地而來。“塞外征人暫別家”以自述的口吻交代征人來到荒漠的初始感覺。暫,初、始之義,這一句是說才離開家初出邊塞就感到環境十分惡劣,與第一句扣合,強調了征人在環境上感覺到的劇烈變化,不僅突出了人與自然的矛盾,而且加劇了征人的思鄉念頭。這兩句是一個倒裝,這種順序的顛倒,凸現出一個蒼茫昏暗的物象世界,強化了主觀心靈的感受,渲染了氣氛,增強了抒情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同時語氣表達上的緊湊,也加劇了抒情主人公的心理節奏,使一般的環境變成特殊,“別家”就更具有典型意義。“家”是全篇的立意所在。
“千里不辭行路遠,時光早晚到天涯。”兩句對景物的鋪排,側重于對征人的心態進行描寫。“千里不辭行路遠”是對抒情主人公 “別家”遠征的補寫,是回顧中的情景,寄寓著征人已經經歷過的千辛萬苦,強調的是征夫在荒漠跋涉千里之遙,離家已是很遠很遠了。“時光早晚到天涯”著重寫征人在漫漫征途上遂感前程茫茫的揣測之意,這里有終到盡頭的期待之情,又有不可捉摸的彷徨之感。時光,即時間、光陰之意。早晚,是遲早之意。天涯,即指天邊、極遠的地方。時間是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和順序性,它是客觀存在的,沒有意志。所以說“時間到天涯”是說不通的,這里的時間是抒情主人公意識到的行軍打仗的難挨的時間。這一句的大意是,這行軍打仗的日子總有一天能熬出頭的。作者在這里表現的是無限大和無限小的矛盾。征程的無窮無盡,時間的沒完沒了使士兵感到苦海無邊,因此“家”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小空間,這種時間與空間的極度反差加劇了征夫的期待之情,在他的心目中想到的就是“總有一天”。這兩句創造出空曠渾茫的藝術意境,使讀者聯想到孤軍在荒漠之中行進,視野所及只有混沌一片,如死海一般的孤寂,盡管士兵們有所期待,但這種境界其實是令人絕望的。
這首詩為了表達征夫厭戰的主題,創造了一個混沌茫茫的藝術境界,有力地襯托了抒情主人公情的抒發。“秋風”、“風沙”、“時光”、“天涯”等景物的鋪寫,將抒情主人公置于荒漠之中,孤立之極,所見者茫茫一片,所聽者朔風瑟瑟,沒有一點亮色,充滿了無限孤獨。畫面的空曠,襯托了征人內心的空虛感和無限的思鄉愁緒。
上一篇:《唐代民歌·百歲篇(丈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破陣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