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寒山
吁嗟濁濫處,羅剎共賢人。
謂是等流類,焉知道不親。
狐假獅子勢,詐妄卻稱珍。
鉛礦入爐冶,方知金不精。
寒山,即寒山子,生卒不詳。相傳他以樺皮為冠,布裘弊履,或長廊唱詠,或村野歌嘯,人莫識之。于竹木石崖、村野屋壁書詩三百余首。《全唐詩》輯一卷計三百零三首。
濁濫處,當指污穢的社會。羅剎乃人形惡魔,食人血肉,無惡不作。全詩是說,可嘆賢人與惡鬼同處于污穢之中,別人以為是一丘之貉,豈知他們卻是涇渭分明,截然相反?狐假獅威,上下官場只會魚肉百姓;詐妄為珍,社會崇尚的是蒙騙欺詐的本領,人妖混雜,黑白顛倒。但識別真假的方法還是有的,只要“入爐冶”,經高溫煅燒,就能真偽立辨,是非頓明,讓惡鬼現出原形,賢人愈顯高潔,真金,是不怕火來煉的。
“狐假獅子勢,詐妄卻稱珍”令詩人痛心疾首,苦不堪言。社會已經頹敗黑暗到如此地步,還有什么值得留戀的呢?詩人引《戰國策》的典故,對社會的腐敗程度作了形象化的描繪,鼠以社貴,狐藉虎威,卑陋小人攀權附貴,仗勢欺人,奸詐之徒,飛黃騰達,誠信之士,運交華蓋。這兩句可說是傾吐出詩人的切齒之恨。恨之愈深,則愛之彌切。這兩句亦從反面表明了詩人出污泥而不染,堅持高潔志行的決心,從側面揭示了對高風亮節的崇尚欽慕。寒山戴樹皮帽,穿破衣,踏爛鞋,唱詠歌嘯,行跡怪異,這些,恰恰是他對現實的強烈蔑視和反抗的表現。相傳他在國清寺蓬頭垢面,燒火掃地。一達官聞高僧偶泄天機,云寒山拾得,普賢文殊隱身于國清寺,即專往拜謁。寒山卻徑回寒巖,叩石開穴,入穴而去,不復返。這當然是神話。但世人將其神化,恰恰表明了對他高潔志行的禮贊。
此詩在寫作上也頗具特色。用隱喻手法,隱去真意,令人意會,類似佛家的偈語,意味悠長。以濁濫處喻指混濁人生,羅剎喻指喬裝打扮的邪惡勢力,獅狐喻指殘害無辜的兇主惡奴,爐冶鉛礦喻指讓惡人現原形,都是準確生動,切中肯綮的。
上一篇:《古纏頭曲(節選)·[宋]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和張文潛感春四首(其一)·[宋]徐積》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