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悵望
馬 戴①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②。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注釋】
①馬戴:生卒年不詳,字虞臣,曲陽(今江蘇東海西南)人,會昌四年(884)進士,在太原幕府中任掌書記時,以直言獲罪,貶為龍陽尉,得赦回京,終太博士,擅長五律。《全唐詩》存詩兩卷。
②遠燒:紅色的晚霞。
【賞評】
詩題為“悵望”,望者,向遠處看。首句便寫一望之下最先看到的遠天里悠悠的孤云,和晚來歸巢的飛鳥。對它們來說,千里之遙也可以片刻到達的。詩人不禁聯想到自己,辭家已久,留滯異鄉,山長水闊,何時能回呢。這問題沒有答案,人生際遇往往身不由己,為鱸魚莼羹掛冠回鄉者又能有幾個?因此詩人沒有再抒發下去,重又遠望,只見斜陽掛罥林梢,遠遠的,淡淡的一小片胭脂,在地平線上落盡樹葉的影影綽綽的林梢后面。待到斜陽已徹底沒入山嵐,只剩一片紅霞如同快燃盡的炭火在西天兀自鮮艷著。晚風已起,除了那紅霞,一切都趨于清冷。詩人臨水而立,卻不敢看自己的照影。《古詩十九首》中有句,“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客居思鄉的詩人也是如此,恐怕看到一張同過去相比過于憔悴、衰老的臉。
這首詩的景與情搭配和諧,由孤云飛鳥聯想到自身久滯難歸,由斜陽秋暮寫到自身的憔悴衰老,交融無間。五、六句寫景也十分出色,“微”、“燒”二字躋身“一字千金”的行列,亦無愧色。
【詩評選輯】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軒鶴立雞群矣。
上一篇:戴叔倫《蘇溪亭》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岑 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