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秋浦河風景區》原文、賞析、鑒賞
秋浦河發源于安徽省祁門縣,經石臺縣流入貴池注入長江,全長149公里,是縱貫石臺縣、貴池市的最長河流。從石臺縣珂田鄉的吳山到虎子渡(今石臺縣香口)是上游,叫恭河(舊志稱恭川),虎子渡以下稱秋浦河,浩蕩40公里。古時河面最寬處有15公里,因“溪流澄碧長秋”而得“秋浦”之名。自隋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改石城縣為秋浦縣之后,秋浦河便成了貴池的象征。秋浦河景區自然風光極佳,人文景觀豐富,沿途名勝古跡眾多:朗山崖下有飛泉奔瀉成潭的玉鏡潭;石城村,有古縣城遺址,有昭明太子讀書和著《文選》的圣地秀山(山上古有文選樓,已毀,但昭明太子衣冠冢尚存),秋浦河與神仙濠匯合處有全國十大古釣臺之一的昭明太子釣臺,還有愛國名將岳飛“劍擊”的金燈崖。秋浦河畔的貢溪還是晚唐詩人杜荀鶴的家鄉。沿河的大王洞、萬羅山等景點好似嵌在河岸的明珠,無不使騷人墨客流連忘返。詩仙李白寄情山水,尤愛秋浦,曾于唐天寶八年至上元二年(公元749——761年)五次光臨,足跡踏遍秋浦河兩岸,留下了45首詩作,其中有著名的《秋浦歌》十七首,描寫了秋浦的風土人情,使秋浦風光名播千古。198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將秋浦河列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古詩文賞析〕 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三 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秋浦河的明山秀水,風物人情,都被李白攝入詩中,繪成了一組美麗動人的風情畫。
李白這首詩,寫夜幕降臨,明月初上時秋浦河上的景色。頭兩句,從水面著眼,兼寫了天空,用筆十分簡潔,“淥”,言水之清;“素”,言月之明。淥波蕩漾的河水中,映著一輪明月,明月好象在水中洗得分外皎潔,水中看月,月既愈顯其明,水亦愈顯其清。“淥”、“素”二字因對方的映襯而獲得了加倍的表現效果。秋浦河表里澄澈,如同一個水晶的世界。第二句,詩人把視線抬起,看到月光下有一群白鷺在飛翔,明月與白鷺仍是互相映襯的,月光沐浴下的白鷺,羽毛格外鮮潔,而點點白鷺也增添了月夜的清輝,與前面淥水聯系起來看,充分表現了秋浦河夜色清澈明凈的特點。
三、四句轉為寫月下的活動,“郎聽采菱女”實際是半句話,因為聽到了什么,須待下句的補充。“一道夜歌歸。”歌是江南女子愛唱的菱歌,使聽者是知道了歌者采菱女;歌聲由遠及近,使聽者知道采菱女是同路的一群,她們搖著小船,蕩著滿河月光,唱著歌兒回家,那些白鷺怕正是采菱女的歌聲驚起的吧!
采菱女并沒有在畫面上出現,只有她們的歌聲從畫外傳來,使“郎”(也使詩人和讀者)聞其聲而想見其人。不但采菱女沒有直接露面就是“郎”的形象也若隱若現,他們大概也是一群趁月色,在秋浦河上做著什么營生,采菱女的歌聲傳來,他們被吸引住了,便停了手中的活,在月影里靜靜地聽。“聽”字把兩群青年男女聯系起來,詩句因而有了微妙的含蓄,歌者與聽者之間,一種淳樸的的愛慕之情正在交流著,旋即一道和之,伴隨著愉快勞動的朦朦朧朧的愛情,使秋浦河的月夜顯出了更為動人的詩意。
對于李白的寫景詩,人們歷來比較重視其描寫名山大川的雄奇壯美之作,以為那些作品才能體現出李白的胸襟和情趣。其實,詩人也在追求著另一種清新秀麗的美。從李白這首《秋浦歌》詩里可以看出,大自然的秀色,生活在大自然中愉快的人們以及詩人在觀賞這些風物時的情懷,不也都象清水芙蓉一樣秀美可愛嗎?
(杜根源)
〔現代散文〕 撩開夢幻般的迷霧,告別了朝夕相處的故土,我帶著田野泥土的芳香,來到了奔流不息、造福四方的秋浦河畔,去探尋你存在的秘密。
秋浦河,古老的河,你的秘密在哪里?我有幸陪同《當代中國僑鄉》安徽攝制組一行沿著你的足跡逆流而上,一睹你的風采。可是,你在這里布下了迷網,一道道溝壑連著河道,一條條溪水伸向遠方。為了尋找你延伸的主航道,我們向最神秘的地方投去探求者的目光。于是植物學者說一片片綠葉下的水滴是你流動的起點,地質學者說花崗巖層和石灰巖層是吮吸奶汁的乳房,地理學者說大洪嶺是你的發源地,氣象學者說你的源頭是雨、雪、冰、霜……你這個大自然的嬌女,把成長的神秘深深隱藏著,給予探求者的是永無止境的跋涉和發現。
秋浦河,你的美麗在哪里?你說,先看我兩岸的風光!
于是,我們沿著詩仙李白游蹤順流而下,從龍舒河直達滾滾的長江。你把我們帶進一個姹紫嫣紅的畫屏仙境:白笥陂的草地上婷婷立著羽毛艷麗的錦駝鳥,羞得那自詡美麗的山雞再也不敢在綠水邊映照;郁郁蔥蔥的白笥山因李白留詩長嘯,而成了歷代騷人墨客游覽之地,“太白長嘯處”也是今天秋浦河李白游蹤古跡中保存最完好的一處。這桃花塢的桃花瓣,隨著碧綠的流水,與拂面的山花交換著芬芳的氣息,如今桃花塢雖成了農田,俱蒿草古藤之下“桃花塢”三字仍清晰可見;昭明太子垂釣的玉鏡潭,以其粼粼的波光,映襯著秀山的青春容貌、仰天堂的玄秘和神圣,今日的仰天堂依然古木森森,翠竹如云,庵堂也已修葺一新,暮鼓晨鐘,儼然仙境,它是古石城至今保存最佳的風景勝地;大王洞的神宮,陳列著光彩奪目的仙家珠寶;金燈崖上的火光,照得那鋪展著的金黃蒲草,猶如金浪滔滔,使我們仿佛看到當年怒發沖冠的岳飛在金燈崖“劍擊”的英姿。還有那昭明釣臺、殷匯古鎮、池口、西廟、杏花村里的黃公酒壚,如此等等,都是揉合了藍天和大地色彩的雕塑……你這個神奇的大自然的畫師,總是偷偷地用你那生花的妙筆,悄悄地裝扮兩岸風光。
秋浦河,你所有的支流都隨著你的主旋律而彈響:行船放排的號子,撤網的漁歌,搗衣女的小調,牧童的短笛,都和著你的音韻飛飄。李白踏著你的節奏,一路吟出:“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杜牧,踩著你的音階,誦著“鳥簇晾沙殘照墮,風迥極浦片帆收,驚濤隱隱遙天際,這樹微微古岸頭”。……民族英雄岳飛懷著您的深情,唱出了“經年塵土滿征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觀未足,馬蹄催趁月明歸”的詩句,還有司馬光、王安石、梅堯臣、楊萬里、陸游、李清照等歷代文人墨客,都唱出了動人心弦的千古絕唱。
秋浦河,古老而又年輕的河,你以博大的胸懷,以其涓涓清流,滋潤著秋浦河兩岸萬頃沃野,孕育著眾多的山珍、山獵:野雞、鵪鶉、鷓鴣以及茶葉、香茹、木耳等等,真是應有盡有,無論是花紅果熟,還是枝綠禾壯。秋浦河你始終象一位慈祥的母親,千百年來,全心全意地以自己最豐甜的乳汁,哺育著秋浦河兩岸的人民,使其代代成長,代代相傳,永遠前進,永遠不息。
(杜根源)
〔民間文學〕 古代,秋浦河沿岸的黎民百姓,因惡蛟作惡,年年洪水泛濫,田毀地荒,秋浦鄉民,家破人亡,慘不忍睹。
一天,天河里的神鵝見到人間這幅悲慘景象,一心想搭救這些受災的鄉民,便偷偷從天河下到人間,直抵碧水滔滔的秋浦河,一頭鉆進潭畔牯牛石下的水蛟洞里,住了下來。每逢山洪暴發的前三天,神鵝就在月亮升起的時辰,躍出水面,張開大翅,大聲鳴叫“大水,大水……”向鄉民報警,提醒人們防洪抗災。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玉皇大帝得知天河神鵝私自下凡,泄漏天機,觸犯天條,即命二郎神前去捉拿神鵝問罪。二郎神領旨沿秋浦河,上到源頭山,下至長江口,來回找了好幾遍,沒有尋見神鵝的蹤影,便在灌口村放出嘯天犬,在牯牛石下神鵝洞找了神鵝,撲進洞去,一口咬住了神鵝。二郎神拋出捆仙索,捆住了神鵝,鎖進秋浦河岸邊的大王洞,永世不準重返天河。后來大王見神鵝一片救民于苦難的大慈大悲心懷,深為同情,悄悄打開天鎖,放出神鵝,讓它藏進大王娘娘的鳳殿里。每年四五月間,在山洪暴發前三天的夜里,神鵝悄悄出洞,游到秋浦玉鏡潭,乘皎潔的月色飛出水面。頓時潭上波光迸彩,奇光奪目,直射郎山崖,水天相映,如白日浴水,似玉蛟翻騰,在朦朧的月光下撲朔迷離,直到午夜才自隱去。一出現這種奇觀,不出三日,必有山洪到來,千百年來,十分靈驗!
(丁育民 杜根源)
上一篇:詠《廬山風景名勝區·秀峰》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巢湖·米公祠》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