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廣水三潭》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鄂北邊陲廣水市城關(guān)北35公里處,與河南信陽接壤,在平靖關(guān)、武勝關(guān)之間。這里有清奇幽深的三疊瀑布“一線天”;有聞名遐邇的雄關(guān)古道——平靖關(guān);有碧波千頃的許家沖水庫;有“崧高駿極”的鄂北第一峰——高貴山金頂;有唐代建筑的古剎—觀音寺;有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的雙獅奪珠,天門山,大龜山,小龜山,象山,駱駝峰,仙人洞,羅漢門;還有賞心悅目的碧玉湖,天池,龍眼,圣水井,羅漢池……還有古剎乾明寺,園通寺,白龍寺,一天門,二天門,朝圣門,無梁殿,龍爬寨,塔林,古道峰火臺,碑,匾等,無不令人發(fā)思古之深情。1983年,三潭周圍20多平方公里被辟為風(fēng)景區(qū),開始重點(diǎn)投資建設(shè)。幾年來,它以綺麗的風(fēng)光、獨(dú)特的氣候、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吸引著中外游人。
〔古詩文賞析〕 三 泉 龍 洞 宋·宋祁
虬洞聳云峰,緣虛一線通。
嶺望天斜碧,崖傾日倒虹。
這首詩前兩句寫出了龍洞的位置,后兩句寫了龍洞四周的景色。
首句點(diǎn)出了龍洞的位置。“虬”即龍;“云峰”則描寫了山峰被云霧繚繞的情景。意思是說虬龍曾棲息的山洞。聳立在云霧繚繞的山峰上。云海波動,洞日忽隱忽現(xiàn),虬龍仿佛會穿云而出。
第二句,詩人又變換一個角度,從泉溪中沿水而上,就會發(fā)現(xiàn)泉水飛瀉而下,如一條線似地連著山腳與高處虛幻的龍洞。“緣”是沿著;“虛”是指在云霧中虛虛實實的龍洞;“一線通”則描寫了瀑布從龍洞流出奔騰而下的景象。
后兩句描與了龍洞周圍的環(huán)境,以烘托龍洞的秀麗景色。從龍洞往上望,高高的山嶺如同傾斜在天際里的一抹碧色;下望崖壁倒映在潭水中,像日光照耀在潭水上的彩虹。
全詩都是運(yùn)景,突出了龍洞在云中的奇異景觀:“云峰”、“一線通”、“碧峰斜立”、“危崖倒映”等,景致奇特,氣勢不凡,仿佛從平靜的云霧里突兀而立,使詩的內(nèi)容前抑后揚(yáng),錯落有致。
詩人語言工麗,使景色鮮明突出。
(姚娟 楊光)
〔現(xiàn)代散文〕 三潭,因座落在高貴山中,故稱高貴三潭。這里,群峰聳立,山青水秀,風(fēng)景奇麗,是游覽避暑的名勝之地。
三潭兩旁,石壁如刀劈斧削,高達(dá)百余米。有的峰巔,怪石向峽內(nèi)傾斜,搖搖欲墜。由峽底仰望長天,幾如一線。滑壁上青苔滿布,金釵間綴,藤葛攀纏,一條三疊巨瀑注入三個天然石潭,自北向南,流入峽口,故稱三潭。
峽中瀑聲訇然,風(fēng)清霧潤。潭中噴雪騰霧,趵浪團(tuán)展,碧波瀲滟,各具景趣。
頂潭尤為壯觀,潭上三十多米長的瀑布,宛如“白練”,自天而瀉。壁中奇石突兀,泉水觸處,跳珠濺玉。晴日正午,彩虹飛架崖壁,午夜,明月凌空,潭中的瀑簾、波濤、浪花含著月輝,像千萬顆閃光的寶石,點(diǎn)綴在青紗上,輕輕地飄動,色彩格外奇異。
更使人神秘莫測的是:每當(dāng)清晨,峽中升起白煙式的云霧,則久雨難睛,前人稱這些奇妙的景象為“龍現(xiàn)”。
高貴山“招云”時,絕頂觀霧,令人叫絕:南面,浩瀚的霧海茫茫天涯;北面,天開萬里,崧岳盡收眼底。高貴山東西一線橫南北,恰似天涯海疆,把鄂豫隔成陰陽兩邊天。
南風(fēng)掀起霧海的波濤,滾滾而來:霧浪搏擊著高貴山,時而飛濺山頂,時而退之遙遙。時而升騰,時而傾瀉。時而渦凝,時而潛散。像仙女飄舞的輕紗,似大海蕩漾的浪花。遠(yuǎn)巔近峰,在霧浪中一會兒沉沒,一會兒浮現(xiàn),像顛簸在驚濤駭浪中的群舟。置身其上,飄飄然若臨仙境。
晴日極目遠(yuǎn)眺,一瀉千里。足下,鄂北黃土、平靖、武勝關(guān)勢如列陳,應(yīng)信公路、京廣鐵路如兩線并貫?zāi)媳薄1泵妫抨柺袇^(qū)歷歷在目,南童逅逅庋趟趟蝗詔。東面,雞公山隔軌相望,“龜行”、“雞鳴”催人奮起,如一幅江淮壯麗景色!
“三潭云蔚”、“高貴凌霄”,雄關(guān)平靖。關(guān)、山、云交相輝映,融為一體,使三潭風(fēng)光更壯麗非凡。
三潭風(fēng)景區(qū)內(nèi)鑲嵌著無數(shù)的奇峰怪石:三尖山,天門山,珠子山,雙獅山,鴉雀峰,象山,九道彎,菱角石,將軍石,鴉嘴石,滾牛石,猴石,二武峽,起龍峽,母豬峽,仙人洞,羅漢門……形象逼真,各有傳說,栩栩如生。
更有趣的是,這里雖屬淮河流域,但自然物候也頗似江南。亞熱帶、溫帶的動植物群落一處。是豐富而又美麗的天然動物園和植物園。珍貴的香果樹,翡翠的松杉,參天的古松、柳、銀杏、櫟,大片翠綠欲滴的桂竹、楠竹,秋紅如花的楓葉、馬柏,華麗的黃山松、蒼勁的華山松、如云的雪松、美國的火炬松、日本的黑松、合歡、檀香、八角苘等,還有杜鵑、蘭花、忘憂草、山菊……真是四季飛花,香馨四野。
林深自有禽來棲,野羊、松鼠、畫眉、錦雞、雄鷹、貓頭鷹、石虎、布谷、啄木鳥、鳴蟬、娃娃魚、白鱔……嗚啼聲聲,伴隨瀑泉飛潺,交織成優(yōu)美動聽的高貴三潭音樂。
三潭的奇麗風(fēng)光,曾有無數(shù)名士歌頌。北宋宋祁題有《三泉龍洞》:“虬洞聳云峰,緣虛一線通。嶺望天斜碧,崖傾日倒虹。”又一古詩曰:“南望楚江一帶流,北瞻崧岳靜中收。陰睛不與人間共,奇情多為俗子仇。古澗千尋高風(fēng)闕,飛泉百道涌龍湫。十年前后躊躇地,及時相逢難遍游。”
古人曾惜三潭“不料如此仙境,久埋于荒煙寒谷”、“留恨翠微中”。今天,隨著三潭風(fēng)景區(qū)的開發(fā),來此觀光的游客絡(luò)繹不絕。如果您有機(jī)會,請來此捧一口三潭水,品品甜美的風(fēng)光吧!
(郝賢卿)
〔民間文學(xué)〕 傳說很古的時候,有一孽龍在此作教書先生,教其九子,單等氣候一到,便吐云布雨,水淹中原。呂洞賓聞之前往,殺孽龍、擒母龍、斬八子,唯第九子潑墨逃跑,被一劍斬斷尾巴,躲進(jìn)三潭,從此三潭亦稱“黑龍?zhí)丁薄C磕犒準(zhǔn)旒竟?jié),小龍出潭,前往應(yīng)城蓮花池,探望被呂洞賓鎮(zhèn)在池底的母龍,沿路帶過一陣?yán)子瓯ⅲ员毕蚰希痪€而過,俗稱“過樁尾巴龍”。
溯瀑沽而上,便是大貴山主峰,原名大龜山,因山頂有巨石如龜而得名,后人謂“龜”字不雅,更名為“大貴”。相傳大禹治水時,派出龜負(fù)土造大別、桐柏二山,以堵洪水,并令玄龜在兩山之間鎮(zhèn)守,久而久之,玄龜變成為神龜,此處就成大龜山。
(郝賢卿 整理)
上一篇:詠《常州》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蕪湖·廣濟(jì)寺》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