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馀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首家喻戶曉、人人贊賞的名詩。前人眾口交譽:“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嚴羽《滄浪詩話》)“千秋絕唱,何獨李唐?!?吳昌祺《刪訂唐詩解》)“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沈德潛《唐詩別裁》)
它也是一首傳說紛紜的詩。一說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抒懷,但一見崔詩,即嘆然而止,題詩“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兩句而去。此說或出于后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但從中可見人們對這首詩的贊美之意。另說黃鶴樓因仙人王子安乘黃鶴過此,因名其山為黃鶴山,山上的樓也因此而以黃鶴名(《齊諧志》)。又說費文祎登仙后駕黃鶴歸來,在此山休息,山、樓因此而得名(《唐詩鼓吹》轉(zhuǎn)引《鄂州圖經(jīng)》語)。還說荀環(huán)愛好道家修仙之術(shù),曾在此山見仙人乘黃鶴而下,與他同飲美酒,飲畢即騎鶴而去(《述異記》)。山與樓是因黃鶴仙人而名聞天下,還是因為本有黃鶴山黃鶴樓,后人附會成眾多傳說,今天已不可考,也不必考了。
這是一首人人皆知的名詩,之所以成為名詩,在于它真摯的感情、高遠的旨意、優(yōu)美的格調(diào)與出神入化的藝術(shù)手法。
首聯(lián)述神話傳說:壁上畫鶴,畫鶴下壁而舞。黃鶴翩翩飛舞,仙人乘鶴遠去,至今蹤跡杳然,留下的只是這座雄偉壯麗的黃鶴樓。這兩句給人留有充分想象的時間、空間,不禁使人思接千載,遙視萬里。
頷聯(lián)承上而下,借傳說生發(fā)開去,以本屬虛無的仙人乘鶴而去的故事,以無說有,反說黃鶴一去不返,給人以奇麗之感,向往之情:黃鶴去而不返,它離去千載,如今又在哪里?是否還會飛抵這兒?它在別處是否也留下了同樣令人神往的傳說?千年以來的人們,都曾盼望有人能給予回答,希望能親眼見到這個美麗傳說的延續(xù)。但誰也沒有回答,也無法回答;誰也沒有再見,也不可能再見這美麗傳說的重現(xiàn)。即使在樓旁不停掠過的白云,也難尋黃鶴與仙人的蹤影。
一、二聯(lián)極寫虛無之事,三、四聯(lián)則實寫樓中所見以及由此引起的鄉(xiāng)愁。詩人登樓所見,夕陽晚照下的白云飄忽變幻,滿山滿川的花草綠樹點點片片,飛蝶鳴鳥忽起忽伏。而眼底的鸚鵡洲又不能不使人想起漢代被江夏太守黃祖殺掉的《鸚鵡賦》的作者禰衡的不幸遭遇?!胺疾葺螺隆彼淖?,暗用《楚辭·招隱士》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典,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末聯(lián)的鄉(xiāng)關(guān)之思和失意之情:登樓遠眺者心中惆悵不已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嘆和游子有家難回的遺憾。
這首詩前兩聯(lián)“黃鶴”二字連續(xù)出現(xiàn),平仄并不合律,頷聯(lián)也不對仗。后面兩聯(lián)才整飭歸正,遣字用詞都合乎律詩的要求。古往今來,許多合律的詩并不流傳,而這首并不嚴守格律的詩卻贏得了人們的贊賞,傳頌不息??磥碓姼璧母衤晒倘恢匾姼璧囊饩巢攀撬纳?。
上一篇:《鹿柴·唐·王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