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詩人在杭州任通判期間,寫過不少關(guān)于西湖的詩篇。在《飲湖上初晴后雨》這個(gè)題目下共有兩首詩,這是其中著名的一首。本詩大約寫于熙寧六年(1073)一、二月間。
詩的前兩句,寫西湖在晴雨天氣中的湖光山色。第一句寫“水”,第二句寫“山”。緊接著第三、四兩句,寫西湖與西施媲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和西子一樣,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美的!看來,詩人所欣賞和肯定的,是西湖和西施共有的那種難得的本色美。這種本色美,正是詩人所追求的美學(xué)理想。
讀這首詩,詩人把我們帶到一個(gè)美的意境,令人對(duì)西湖無限向往。王夫之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李杜所以稱大家者,無意之詩,十不得一二也。”(《姜齋詩話》)詩人寫詩,必須將自己的感情形成意境,然后以卓越的技巧,將此意境表達(dá)出來。這首詩,在自然、純樸的藝術(shù)格調(diào)中,顯示出一種可貴的意境美。無怪此詩發(fā)表后,“遂成為西湖定評(píng)”(陳衍《宋詩精華錄》),“西子湖”便成了“西湖”的同義語。
上一篇:《題揚(yáng)州禪智寺·唐·杜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山山行·宋·梅堯臣》原文與賞析